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孢酒有多可怕比你想的更严重还有这些 [复制链接]

1#

常言道:“头孢遇酒,说走就走”,是说吃了抗菌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拉定、头孢咪唑、头孢哌酮等后,再喝酒的话,可能会出现性命之忧。

事实上,导致性命之忧的是“双硫仑样反应”,不光是头孢类药物,还有很多药物都不能“配酒”。

为什么头孢不能配酒?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酒醉貌反应,是指服用头孢类等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后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反应。

其发生原因系指双硫仑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乙醇(酒精)的正常代谢,致使饮用少量乙醇也可引起乙醛中*的反应,表现为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

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其实,除了头孢外,吃了下列这些药物,再喝点小酒,也可能说走就走而危及生命。

还有哪些药吃完不能喝酒?

抗生素类: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及磺胺类药、呋喃坦啶、痢特灵等,服用后再服用酒精类会出现双硫仑样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药:乙醇和解热镇痛药都可使血液中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合会导致胃酸分泌量剧增,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可能引起胃烧灼样疼痛、胃溃疡、胃出血等,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服用含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如治疗感冒药、抗风湿类药、阿斯匹林等时,不宜饮酒。

降血压药: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酒后服用降血压药,会使血压下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甚或晕厥等。

降血糖药:乙醇可抑制体内糖原异生与肝糖原分解,降血糖药可抑制糖吸收和糖元异生。酒后服药,或药后饮酒,两者协同可使血糖下降过快,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此外,服用降糖灵等双胍类降血糖药后饮酒,还有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肝脏*性,损伤肝功能。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二者合用,可加剧肝脏*性,引起*疸、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减退等。

抗癫痫药:酒精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药物排泄。当少量饮酒时,可使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加快,半衰期缩短,使治疗效果下降。

中枢抑制药:乙醇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抑制作用与饮酒量成正比。若在饮酒后再服用安定、眠尔通、苯巴比妥、冬眠灵等中枢神经抑制药,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加深,轻者引起昏睡,重者导致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危及生命。

催眠药和抗凝血药:应用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眠尔通)、抗凝血药(如肝素、双香豆素等)时大量饮酒,高浓度的酒精对肝药酶的作用,可使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蓄积量增加,从而产生蓄积中*,损害肝肾功能。

止血药:乙醇可扩张末梢毛细血管,对凝血因子产生抑制作用。酒后服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安络血等),二者相互拮抗,致使止血作用下降。

精神安定类药物与抗过敏药:精神安定药如氯丙嗪、奋乃静、安定、利眠宁等,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若与酒等先后同时服用,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或呼吸抑制而危及生命。

雌激素类药物:乙醇可损伤肝细胞,造成肝功能受损。妇女若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后饮酒,肝功能损害使肝脏分解雌激素的速度下降或延缓。经常饮酒,会使雌激素长期保持在过高水平,致命乳腺癌的发病机率增加。所以,服用雌激素后不要饮酒。

抗心绞痛药:乙醇可扩张血管,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是通过扩张血管达到治疗作用。二者合用,可使血管骤然扩张,引起的头痛、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胃肠不适,甚或昏厥等。

利尿药:乙醇可扩张血管,使肾脏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饮酒后服用大量利尿药剂(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会引起血容量下降,导致血压过低、头痛、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抗血吸虫药:抗血吸虫药,如吡喹酮、硝硫氰胺等可损伤肝功能,二者合用可使肝脏*性增加,肝脏损害加重。

维生素类药物:饮酒会妨碍维生素类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故不宜同服。

吃完药还要注意什么?

必须强调的是,一般人不会用酒送服药物。

所谓“药酒同服”是指服了药后又饮酒,或饮了酒后又服药而言。

酒精和药物在体内代谢均有一个过程,为了减少酒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应在服药前1~2天到停药后3~4天内禁止饮酒。

另外,除了酒以外,凡是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如含酒精成分的饮料、酒心巧克力、啤酒鸡、啤酒鸭、奶酪、以及*酒、料酒、烧酒等烹调制作的菜肴等,也要远离这些药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