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菜食俗的背后,是逐渐消失的生物多样性食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位于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19-22日进行交替。天文角度,春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春分这天地球相对太阳处于平行状态,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之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古人认为,春分意味着“平分、平衡”,这一天白天黑夜平分,各为6个时辰,此外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整个春季。

春分后,气候温和,大气中冷暖、干湿二气互动频繁,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如唐诗《春分》里所描述的春分节气景象:昼夜平分,燕子北归,同时春分时节的主要习俗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01

春分竖蛋习俗与修心性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竖蛋习俗是中国古老的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年前的中国,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古人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

古人认为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来自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平衡,且春季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受到自然环境的冷热干扰较少,所以易于竖蛋成功。

因此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有立住人心、保持定力之意。

鸡蛋在古代称为鸡子,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中,鸡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中,将混沌的世界描述为鸡子的形状,地球如鸡子中的蛋*,同样鸡子也孕育了生命,因此古人在春分竖蛋也有珍惜生命的意义。

从古自今“竖蛋”游戏玩法都富有趣味,一般小孩子更为好奇和喜欢,当然往往是大人们带着小孩一起玩。

我记得小时候,春分这一天一大早,我就会跑到鸡窝外面等着,当母鸡下了第一个鸡蛋后,就迫不及待地掏走,有时候母鸡追赶出来,好不容易摆脱母鸡的追捕,便溜回家,将鸡蛋轻手轻脚地放在桌子上尝试把它竖起来。

虽然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失败更多,但是经过多次失败后,慢慢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逐渐将呼吸和注意力转移到鸡蛋上,最后终于竖蛋成功,我也会高兴得直跳起来,到学校里还不忘和伙伴们分享这份喜悦。

看似简单的竖蛋游戏,更多的体验却是磨练心性,感知来自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衡之力,对于心浮气躁的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妨多尝试一下。

02

吃春菜与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春分,人们除了在室内玩竖蛋游戏,修炼心性,更多的时候会走到田野,感受春天的气息,小孩子满世界跑地放风筝,大人们也在田地里整地,耕作。一些春天里刚冒芽的野菜自然进入人们的视野,于是吃春菜便成为各地春分的主要食俗。

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早在多年前的诗经里便有描述,例如在《诗经·小雅·出车》里就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浪漫诗句,丈夫们出征,妻子在家等到了春天,春天总是来得很慢,让人很是期待,春天来了之后,草木发芽,很快就长得茂盛起来,生机勃勃。这时候莺鸟在歌叫,众鸟相和,如乐如章。而采摘白蒿的农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开始了春忙。我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诗句里的“蘩”就是现在白蒿的,对于中国人而言,白蒿既是野草,也是中药,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蔬菜,中国人将生长在野地里的蔬菜称之为“野菜”。野菜除了可以食用,补充春季常规蔬菜缺乏所必需的维生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具有药用功能,例如清热解*、凉血、开胃等,这些功能是一般种植蔬菜所不具备的。

我们无法知道两千五百多前古人如何食用白蒿,但现在白蒿的吃法却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将白蒿裹上面粉蒸着吃,还可以凉拌,甚至做成饺子馅,从而登上餐桌。

实际上,白蒿只是中国古人众多发现的可食用野菜中的一种,有人统计在《诗经》中,就记载的其中可供食用的野菜就有20多种。“言采其蕨,言采其薇”中的“蕨”是指南方的蕨菜,而“薇”是指田野里的野豌豆苗;“谁谓荼苦,采苦采苦”,“苦”即苦蓟菜;“芄兰之支,一苇杭之”中“芄兰”,即俗称“妈妈藤”;“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萧”即蒿草,此外还有荠菜、葑(芜菁/蔓菁)、荇菜、芣苢(fúyǐ)(车前草),《诗经》让野菜增添了浓浓的诗意,也让高雅的诗歌多了许多烟火气息,有人说:“一部诗经,半部吃经。”诗经带给中国人的不仅是文学的滋养,也是生活的烟火气息。

明代以后,随着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加上天灾和季节影响,粮食很难完全满足人们的食物供应,因此这些野菜大部分成为官方认可救荒食物,其中被列入《救荒本草》的野菜类更是扩展到了种。

野菜成为食材后,丰富了食物多样性,增加了营养来源,而且野菜的抗灾害能力远高于人类培育的农作物,且不依赖于肥料,极大地增强了民间百姓食物体系的韧性。

03

春分野菜的奇香味

回想起来,故乡里的许多春天的味道确实是来自于野菜的味道,一些野菜的味道让人难以形容,也难以忘怀。

比如香椿,常常和鸡蛋、木耳一起炒着吃,两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形成无法形容的美味。红*长征过草地时被挖来救命的灰灰菜,主要拔来喂猪,母亲也常常挑拣一些嫩的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用卷饼卷起来吃,开始很香,但是吃多了却由于粗纤维太多,肠道不能消化而便秘,反而成为一件趣事。

味道最奇特的是小蒜,小蒜也叫薤白,家乡有“三月小蒜,香死老汉”的民谣,春分时节大人们从地里干活回来,就会在田间地头把几颗小蒜,洗干净切碎了,煮一锅面条,用勺子倒点油放在火上烧热,把小蒜放进去呛热,趁着高温将油连小蒜倒进锅里,随着一声刺啦声,一股奇想味瞬间飘满院子,刺激味蕾爆发,令人胃口大开,这样的汤面我可以吃两碗。

不过许多野菜虽然味道独特,但是也往往自带三分*性,所以民间食用野菜往往需要用开水焯一下去掉野性和*性才食用,并且不建议一次食用过多。

04

高平小浆水

将春分的味道激活并留住

人们喜爱春天野菜的味道,于是便想办法用一些简易的办法将春天的味道留住。在我的家乡山西高平,妇女们通过发酵的方式,将春分的刺蓟(苦蓟)的味道进行激活并保存住,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候都能吃到野菜。

春分前后,尚未播种的田地里最先长出来的就是刺蓟,妇女们将刚冒出三四片嫩芽的刺蓟采回家,去掉茎,淘洗干净,用开水煮烂,然后捏成团,去掉多余的水分,放在一个小缸里,浇上面汤,有时候为了保证发酵的速度和成功率,还会到别人家去借点带着酵母菌的老浆水,最后用高粱秆做的篦子盖住,放在炕边,等发酵七八天,一股酸香味就散发出来,等最上面形成一层白色的膜,就大功告成了,成为家乡人人人喜爱的--小浆水。

小浆水其实是酸菜的一种,其名称是为了区别于秋季用萝卜和萝卜叶子腌渍的大缸酸菜(俗称老*菜),工艺特点是采用野菜,小缸,面汤,温热发酵而成。

小浆水对于家乡人的情感,犹如东北的辣白菜,川渝的泡菜,最喜欢的就是其中的那股酸,是一种不同于山西老陈醋的酸,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酸香。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场景的是奶奶将一口铁锅放在火上倒油烧红后,将几片蒜瓣倒进去,炸至焦*,然后舀一勺小浆水倒进去,将酸味逼出来,混着蒜的香味飘散出来,待小浆水烧滚了,就可以放入其他的菜,或者煮面条,变成一碗特别的小浆水面。

小浆水面最佳的搭档是五谷杂粮,家乡的有一面食叫“拔子”,用豆面、高粱面和黑面(全麦面)三种面分别擀成面饼,然后再擀在一起成为“三和面”,切成苗条,味道十分粗糙耐嚼,营养丰富,配上“小浆水”做的哨子,成为一道最为独特的山西面食。

小浆水的口感很寡戾,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家乡人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寡戾是当地的方言,用于描述味道的独特,更用于形容他的食疗功能。小浆水的酸除了不能与醋搭配之外,可以与粉条、面食、猪肉之类广泛进行搭配,并且在这些食物的味道中胜出,平衡众多味道,此外,小浆水具有很强的解油腻、健脾消食、增进食欲、改善肠道菌落之功效,可谓荤食、糯食等食物的克星和解药。

现在,人们为了将这种酸味保存,便将其装在经过消*的玻璃瓶中,密封起来,放置在阴凉之处,延缓其发酵的速度,但是又保持了新鲜,这样的方法类似腌渍西红柿,此后一年里任何时候想吃,都可以随时打开一瓶。而腌渍的小浆水,也成为当地赠送城里亲朋好友礼品之一。

现代农业及城市化背景下,野菜何去何从?

春分吃野菜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农耕系统里,野菜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农夫看来,大部分的农田野菜都是有用的,野菜可以供人食用,也可以用来喂猪,而猪则提供了农耕所需的主要肥料,并且处理了绝大部分的厨余垃圾,更为重要的是野菜也为农田的昆虫和小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而人类的适当干预则有助于平衡野菜和农作物的关系。

但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越来越多的耕地被高楼大厦所占领,每年渴望吃到野菜的人们不得不跑到偏远郊区去寻找,同时野菜却越来越受到化学农业的影响,农药化肥在破坏野菜的生长环境,野菜的农药除草剂残留,化肥对野菜生长的干预,可食用野菜越来越难寻踪迹。

于是一些人开始在大棚种植野菜,香椿,但是这些农药化肥养大的“野菜”,却已经失去了野味,更没有了春天的气息。

春分时节,人们通过竖蛋体会来自宇宙平衡的哲学,磨练心性,通过放风筝亲近大自然,通过采摘野菜,品尝来自春天土地的新鲜味道,更通过野菜,丰富了人类食物的味道及营养体系,甚至对于维系身体内各个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饥荒年代,野菜往往比人类培育的农作物有更强的生命力,而春天田野里的第一抹绿色也是人们度过饥荒的希望。

延续立春的习俗,保持人们对宇宙、大自然的亲近关系,对于未来如何建构更具韧性食物体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常竹青,曾于多家本土和国际机构从事农村社区发展、文化反思等工作17年。年起专注传统公益文化与农村社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作者:常竹青

图片:常竹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