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传染性强吗?
从目前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报告以及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结果看,湖北省医疗组专家认为:目前人传人传染力不强。(还有待进一步流行病学观察)
目前调查传播途径:
目前武汉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家庭聚集发病。
目前广东1例有近期去武汉探亲史。
北京大兴2例有近期去武汉旅行史。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病原大多都有飞沫及接触传播的风险。
Q2: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一般症状:
发热,乏力,干咳或胸闷,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轻症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异性)
重症者:
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少数死亡病例。
发病年龄:
武汉19日及20日两天新发病例例中,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89岁。
目前调查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尚未发现儿童患者。
Q3:
目前门诊能检测吗?
有家长会问“如果发热就诊查血常规能确诊吗?”
其实,无论哪种病毒的感染,血常规都是不能区分病毒类型的!
目前普通门诊还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简易检测方法。如果发现疑似病例需要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等标本送往疾控中心指定检测点检测。
Q4:
目前患者预后如何?
目前官方报道: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武汉截至1月19日累计报告例,出院治愈25例,死亡3例;目前住院治疗例中,轻症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还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Q5:
什么样的人为密切接触者?
就是与患者或疑似病例有下述关联者:
a)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b)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c)病例同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d)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e)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与病例有密切接触者需要医学观察、居家隔离14天。
如果被疾控中心通知你是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居家隔离观察,不要上班上学,不要随便外出,如果出现发热及咳嗽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进行排查诊治。
Q6:
从个人角度如何有效预防?
即使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传染性没那么强,但是医学上的问题都是需要长期观察才能下结论的,尤其是新出现的病原体。
而且现在也是流感高发季,又是全国大迁徙的时期,所以加强个人防护是毫无置疑的。预防流感也是有必要的(流感谁得过谁知道有多难受!)
预防TIPS

p>a)尽量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酌情佩戴口罩);
b)减少没有必要的聚会(来年开春再聚也不影响感情);
c)去医院就医应佩戴口罩,医院被交叉感染的风险(→);
d))增强自身免疫力,防寒保暖、穿衣得当,合理饮食,适当饮水,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e)肉类食物及海鲜要煮熟,不生吃,不吃野生未检疫动物,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
f)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擤鼻涕或咳嗽后、接触动物及排泄物后及时有效洗手(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
g)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打开湿化器(清洁后)、空气净化器;
h)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接触,如果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有咳嗽、打喷嚏应佩戴口罩或用纸巾、衣物遮挡口鼻减少传播;
i)含氯消毒剂、75%乙醇、过氧乙酸等消毒措施对冠状病毒目前认为有效。
口罩选择:
首选N95,其防护效果好;
其次选择普通医用外科口罩;
普通纱布和布口罩保护性低;
最后我要说的是病例会有陆续增多的趋势,但是大家不要恐慌。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