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药再喝酒,毁掉你幸福的所有 [复制链接]

1#

春节是中国酒文化最活跃的时段,饮“春酒”就是其中一大习俗。关于“春酒”,《诗经》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后人便多以“春”字为酒名。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一文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的记述,这里的“春”指的也是酒。

年关临近,年味越来越重,各种关系也都随着年味的浓烈热闹了起来,小应酬、大聚会一场接着一场,喝酒意外身故的故事也多了起来。

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其实不止是头孢,还有一些药物是绝对不能与酒同时服用的,否则一样可以说走就走。

部分头孢类药物+酒(中*)

口服或是注射过头孢类药物后再饮酒或者同服含有乙醇的其他药剂甚至使用乙醇擦洗身体,就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此为药源性反应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正常情况下,乙醇在体内被乙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很快再被乙醛脱氢酶氧化,转化成二氧化和水排出体外。

但对于饮酒者而言,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会不可逆地抑制乙醛脱氢酶,使其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会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同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醉酒的一系列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导致休克、急性心衰、急性肝损害、心肌梗死乃至死亡。

反应严重程度与药物的剂量、饮用的酒精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有可能严重到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乃至死亡。

能够发生双硫仑反应的不止头孢类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抗菌药以及部分降糖药,机制和代表药物可参考下表:

镇静催眠药+酒(加重中枢抑制)

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地西泮)、利眠宁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解热镇痛药+酒(刺激消化道出血)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所以,药后饮酒,真的不是儿戏,千万不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坚持用药期间不饮酒,安全起见,停药后至少7日内也应坚持不饮酒。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