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www.jydxy.com/在淘宝直播上,有一万个隐藏直播间,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真实的人间故事。这一次,疫情来袭,这些直播间让全国网友在这里观看到最真实,最有用的抗疫生活。
文|许言编辑|金石1
成冬的司机生活,是从武汉封城那天开始的。
1月23日,他记得清楚,傍晚雨下得很大,他收到通知去武昌火车站接人。乘客是一家三口,想趁着春节到云南度假,刚去三天,因为身份证上写的武汉,被当地的酒店和派出所轰了回来。在火车站待了四个小时,一辆车都没有叫到,最后是成冬把他们送回了家。他回忆,那一天还接了很多「这样的可怜人」,从武昌火车站出发,车子在武汉城里来回跑了十八趟。
封城前一天,成冬在车友群里报名参加武汉志愿者车队,这是一支为当地社区运送物资,帮忙接送居民、医护人员的车队,司机是由普通的市民组成。最初,除了帮助社区运送物资,主要工作是帮助一些普通人。
有天,一个60多岁的婆婆告诉他,老父亲90多岁,3天了电话都没打通实在放心不下。虽然绕了很远的路,成冬还是把她送过了江。送人回来的时候,给社区老人们买些肉,想办法给小区里哺乳期的妈妈们搞些骨头回来炖汤。他还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多个留学生最熟悉的朋友,封城后很多国家开始撤侨,他送留学生拿签证,送留学生取护照,最后送他们到机场。他的车上,经常遇到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约旦……他们都因为这场疫情不得不离开这里。他的车辆通行证上,留下来自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签名,那是最好的告别。有天他又送走了一个泰国学生,都戴口罩,不能握手也不能拥抱,他只是对成冬说,「,武汉的冬天,我一定会回来陪你过。」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冬车上的医护人员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乘客分别来自青山、汉口、武昌,不同辖区的医生护士挤挤地坐了一车。医护间口口相传,都觉得成冬不错,单独联系希望他帮忙接送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成冬的车变成了车队里,仅有的几辆医护人员接送专车。
医护人员最敏感,一般的车他们不会轻易上的。上了车,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戴个手套拿着纸巾在车里到处擦。经常有医生,拿着空调消*剂在成冬的车里到处喷,十几天来,成冬车座上的皮已经被消*到开裂。他很理解医护人员的担忧,最初斗志昂扬,医院床位的爆满,病人住不进去,身边同事也开始被感染,紧张、焦虑、恐慌蔓延在他们身上。一个50多岁的护士,常坐成冬的车,她经历过非典,起初心态还很淡定。没过几天,成冬发现只要不是他去接,医院,任何人来都不走,「她觉得害怕。谁派车来都觉得不安全。」
为了让医护人员安心,成冬的防护工作比谁都要好。口罩、护目镜是必备的,再套上面罩纱巾,护住脖子和面部,穿上防水的冲锋衣裤,防护服和鞋套。车内用稀释酒精,车外用稀释的84消*水,两个小时消*一次。所有上车的乘客,第一时间可以拿到成冬准备好的酒精消*片擦手机。他说,尽一切可能把自己武装到了牙齿。
社区的人说他是武汉「*王」,每天在「跑*」,载着武汉最接近病*的一线工作者,满城地跑。他自己倒不担忧,唯一害怕的只是送人时间不够。从清晨5点开始,直到深夜11点结束,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8个小时左右。一天至少能跑出多块钱的油,相当于从武汉直奔了一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休息几乎是没有的,早饭没时间吃,中饭用饼干顶一阵子,晚饭能回家吃口妻子留好的饭菜。车上放着温度计,这是他为了刚出生的孩子准备的,现在他用来时时刻刻监测自己的体温。他很害怕车里太热,体温超过37.2℃,会被拦下来,凉快一会儿就要耽误半个小时。他想的只是,怎么在这十几个小时里,运送最多的医护人员。
2月7日,成冬和他接送医护人员的一日生活,被淘宝直播的隐藏直播间记录了下来。这是淘宝直播里一个隐秘的空间,打开方式特殊,内容与常见的购物直播不同,主题无关消费,而是为了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那天,有4万人在线观看了这场护送抗疫一线的直播,通过镜头看到了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看到了武汉的清晨和黑夜,看到了武汉现在每一条街道的样子。
医护人员感激成冬,想尽各种方法来回馈他。通过直播可以看到,他的副驾驶上时常堆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有医院的手术服,口罩,巧克力、饼干、面包、各种牌子的防护工具……有护士送来热干面和白煮蛋,非要看着成冬一口一口吃完才肯下车。元宵节那天,成冬收工的时候,发现后座扶手的凹槽下面有几千块钱,每张都不一样,很明显是不同的乘客偷偷放进去的。最后,他把这些钱都捐了出去。
医护人员里,成冬接到的大多都是护士。一些医生有自己的私家车,报备之后能开车上下班。护士群体大多没有自己车,外地人也非常多。他常遇到刚从卫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面对这样大的打击和高强度工作,经常在车里情绪失控。在武汉打车实在太难了,很多医护人员叫医院,武汉冬天潮潮冷冷的,十几公里的路,走到一半就崩溃了。有的人刚接通成冬的电话,哇一声哭了出来,搭上一辆车真的太不容易了。
成冬送过一个怀孕7个月的医生,家住在高速口附近,要赶到18医院去上班。起初,社区有车来接送她上下班,知道她是医生后,都不敢送了,总是推托。医院,她到处求人,带她去一趟。成冬告诉她只要有需要,不管多远他都会来。这是成冬十几年来难得的崩溃时刻,送完医生,他立刻把车停在路边,眼泪莫名地就往下掉,他甚至忘记自己哭了多久。
前几天晚上,成冬接到一个搭过车乘客的电话。她妈妈感染了,医院抢救,已经快不行了。她是支援雷神山的护士,没办法赶回来,她央求成冬接上她爸爸,去看妈妈最后一眼。成冬一路超速闯红灯,刚刚接上护士的爸爸,就接到没有必要了,妈妈已经走了,让我爸回去吧。自从当上志愿者,成冬觉得自己的心每天都像是在洗衣机里搅过,那些接近真实生死的东西,翻来覆去地折磨着他。但,每次看到这些医护人员不顾一切的样子,他还愿意坚持这样跑下去,「这个城市生病了,我也想尽力帮帮它。」
这些人和故事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互联网上。有很现实、很残酷的,也有很温暖,很治愈的时刻。成冬觉得这样也挺好,「没有比这些影像更珍贵的了。」他想,至少通过互联网,让武汉之外的人看看,这个城市和它的人民正在经历什么。
武汉司机的一天2
这次疫情爆发之前,李献云已经很久没有接过心理热线电话了。医院精神科临床三科的主任,从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离开后,大部分时间服务的都是她病房里的患者和门诊的病人。2月8日,她为北京市民热线接听了一天的疫情心理问题咨询电话,她发现相比本身就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普通市民对疫情有着更深的恐惧和担忧,大多数的求助都是因为疫情造成的恐慌心理。
印象最深的求助电话,是一个儿子打来的。他家老爷子,80多岁,疫情之前每天都能在家楼下走上6、7公里路,身体好到不行。疫情发生后,每天都圈在屋里,不下楼,也不出门,甚至连床也不下。一圈,就是半个多月,有天早上起床上厕所后,就开始心慌头晕恶心,担心自己感染上肺炎了。反复质问儿子,到底和谁接触?去了哪里?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洗手?最后实在受不了,每天半夜12点,让儿子带着他下楼散步。给儿子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只能打热线进来求助。
李献云觉得,目前大部分人对疫情的心理恐慌,就像大爷一样,是对自身的过度保护。在非疫区的城市,她建议只要戴好口罩,出门活动筋骨,下楼买菜这些正常生活需求是可以继续的。她说,地铁一张长椅绝不能再坐第二个人,穿着雨衣和护目镜回家洗完手之后恨不得再用消*液反复泡洗、一天要测十几次体温的行为,都是超出正常范围的防御。
作为精神科医生,她认为在任何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事情。李献云为了能够帮助大家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决定以公益直播的方式,在淘宝直播隐藏直播间和近17万人分享了疫情时期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
直播那天里,最多的网友提问却是关于口罩。医生,有口罩卖吗?医生,哪里有N95的口罩?这恰恰证实了李献云的某些忧虑,很多人已经开始跟着恐慌走了,而不是理性与科学。在他们看来,只有口罩和消*液才能把自己保护地更好。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个医生的直播间里。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创国,也参与了淘宝隐藏直播间的「防疫小课堂」公益活动,他在介绍新型肺炎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屏幕上铺满了「口罩哪里买,消*液哪里买」的评论。他和李献云的观点相近,疫情期间,就算没有口罩和消*液也不需要过于惊慌,勤洗手是最最重要的环节。
医院医院,但医院,医院就诊人数远超疫情之前。当核酸检测呈阴性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判定标准,杨创国所带领的感染科室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作为医生,他担忧的是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染,疑似患者的排查,但在直播间,他发现大多数网友对于疫情的担忧,还只是停留在口罩数量以及个人防护的惊慌中。
那两天,病*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消息正沸沸扬扬。杨创国告诉网友,普通人碰到气溶胶传播的概率极低,这种传播渠道大多发生在医护人员身上。「比起考虑怎样才能把自己包严实,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注意个人卫生,不添乱比啥都重要。」
除了过度保护,李献云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