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学史上的今天4月22日人类第一次使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化学史上的今天都发生了什么?有何重大的化学发现,有哪些化学趣闻?化学一家与您分享。欢迎大家来稿或提供相关资料。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役

年4月22日,德*在比利时伊普雷战场中对抗英法联*时,首次使用了光气和氯气,这是人类第一次将化学武器应用于战争。

一次世界大战,德*首先使用了化学武器,开创了现代*气大规模应用于战场的先河。此后众多国家相继模仿,乐此不疲。

化学*剂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应具备*性强、作用快、*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浓度等条件。按战术用途分类可分致死性*剂、致伤性*剂、失能性*剂、扰乱性*剂、牵制性*剂。

化学武器造成的烟雾因化学武器而受伤的士兵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高浓度可令人窒息而死。

一战中广泛使用的*气(催泪弹、氯气、光气、芥子气)

墨西哥连环爆炸事件

年4月22日,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发生煤气大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人受伤,多人失踪;座住宅、多家商店、多辆汽车、8公里长的街道以及通信和输电线路被毁坏。

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城市,事故原因是高温导致城市主煤气管道气体泄漏,大多数人对空气中弥漫的特别气味,以为是自家煤气泄漏导致。

当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为爆炸极限,遇明火就会产生爆炸。

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可燃气体,主要成份为一氧化碳和氢气,通常为了在泄漏时起警觉作用还加入了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煤气中*时一氧化碳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使组织失氧发生病变,因此煤气中*后要迅速大量吸氧。

场景图

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氯气的性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将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直到年,英国化学家戴维(S.H.Davy,-)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氯气有*,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和胸部疼痛,吸入大量氯气会中*致死。

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例如,钠、铁、铜等都能与氯气发生反应: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现象:钠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化学方程式:

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

现象:铁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红色烟,加少量水后,溶液呈*色。

化学方程式:

3.铜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色的烟,加少量水后,溶液呈蓝绿色(绿色较明显),加足量水后,溶液完全显蓝色。

化学方程式:

氯气也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

1.与氢气的反应

现象:H?在Cl?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出现白雾。

工业制盐酸方法,工业先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2.与磷的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烟(PCl5)雾(PCl3)。

氯气还能与水反应。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在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呢?

在常温下,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

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的作用。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家用84消*液与洁厕液混用会导致氯气中*的原理就是上面反应的逆反应。因为84消*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洁厕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两者相遇会产生大量热,并放出氯气。

近年来有科学家指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国家规定了饮用水中余氯含量的标准;而且已开始使用新的自来水消*剂,如二氧化氯(ClO2)、臭氧等。

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因此,次氯酸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

次氯酸是很弱的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照下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氯气还能与碱反应。

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水作漂白剂,但因氯气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人们制得了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钙[Ca(ClO)2]等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盐。

在常温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l?+2NaOH=NaCl+NaClO+H?O

NaClO虽然也会分解,但它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存放三年才分解一半左右,比HClO稳定得多。

和Cl2与NaOH的反应类似,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Ca(OH)2]中,即制得以Ca(ClO)2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

2Cl?+2Ca(OH)?=CaCl?+Ca(ClO)?+2H?O

如果Cl2与Ca(OH)2反应充分,并使Ca(ClO)2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漂粉精。

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剂。

END

声明:部分内容来自“金普化学之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