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健康界健康陕西北京日报检验医学网
据健康陕西官方微博消息,3月18日凌晨,西安市报告1例封闭隔离病区本土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医院封闭隔离病区检验师。
医院为省、市两级新冠医院。该病例自3月4医院隔离区工作。
据悉,患者刘某,女,36岁,为医院隔离封闭病区检验科检验师,主要负责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3月3日,刘某核酸检测阴性,3月4日进入隔离封闭病区开展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一直在隔离封闭状态下工作和生活,与外界没有接触。3月11日,每周例行核酸检测阴性。3月4日至3月16日,刘某每日监测体温均正常。3月17日上午,刘某开始出现头痛,体温37.9℃,胸部CT异常,核酸检测结果为可疑。医院立即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复核,市疾控中心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可疑。工作人员立即再次采样,将标本送省、市疾控中心复检,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省市联合专家组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刘某为普通型病例,并研判该病例系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目前,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抗击疫情以来,刘某已3次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每次连续工作21天,本次为第4次进入隔离病区。刘某确诊后,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委主要领导及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在市指挥部进行调度,省、市专家组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环境消杀等工作,医院实行全院封控管理,在院人员全部就地隔离,该批次医务人员及家属已全部核酸采样并就地隔离。
据了解,自3月4日以来,和刘某一同在隔离封闭病区工作的33名工作人员,目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已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并妥善安排生活。
在专家指导下,医院隔离区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彻底消杀,并进行环境核酸检测,同时对全院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人进行全员流调、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人,已出结果均为阴性。对其工作、生活场所已落实环境采样、封闭隔离、终末消*等防控措施。对3月4日以来扫码进入市八院人员,已进行流调追踪管控。
医院已经于18日公示:暂停接诊患者,开诊时间另行通知。
目前,医院已安排接替的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封闭病区工作,保证隔离封闭病区的正常诊疗秩序;组织医疗团队充实普通病区力量,保证封控期间在院患者的正常诊疗。医院已发布对外停诊通告,医院及其家属院已落实封闭管控,医院各类人员已禁止出入。省市疾控中心专家组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工作,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基因测序,明确病*株来源。
医院为西安市医院。抗击疫情以来,全院医护人员连续奋战,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
其中收治本土确诊病例50例,无症状感染者25例,全部治愈出院;收治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现有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
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隔离封闭病区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专门病区,病区外围安装有围挡,通过“硬隔离”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不与外界接触。
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区前,先进行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进入隔离区工作,在隔离区工作期间,每日监测体温,每周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满21天后,还要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CT检查,阴性后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其间再进行2次核酸检测,隔离观察期满,无异常后方可解除隔离。
附新型冠状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理程序,及新型冠状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理程序(重点内容)
个人防护
1、分级防护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外隔离衣、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面屏、护目镜、工作服外防护服、双层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必要时双层口罩(外医用防护口罩,内N95)。
2、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七步洗手→戴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工作帽→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内层)→穿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穿防水鞋(靴)套→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外层)→戴护目镜和/或防护面屏。
3、脱卸防护用品顺序:
评估个人防护用品污染情况→消*或更换外层手套→脱护目镜和/或防护面屏→脱外层手套→七步洗手→脱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防水鞋(靴)套→脱一次性工作帽→七步洗手→脱医用防护口罩→脱内层手套→七步洗手→换回个人衣物。
4、注意事项
手套佩戴前需进行气密性检查,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外科口罩佩戴时双手沿鼻沿压紧贴合;所有口罩戴上后进行气密性检查,摘下时不要碰触正面;防护服覆盖内层工作服;防护服袖口覆盖内层手套袖口,外层手套覆盖防护服袖口;脱除防护服时注意内裹外原则,污染面切勿接触内部衣物;及时使用速干型手消剂进行手卫生并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
标本检测
个人防护应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防护级别。
(一)常规检测项目:
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LDH、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RP、PCT、肾功能、电解质、D-D二聚体、血气分析、血沉等项目。
1、血常规、血沉等不开盖标本操作后直立放置。
2、生化、免疫、凝血等开盖标本的处理
2.1标本的离心需在通风橱内进行,离心后静置15min方可打开离心机盖。
注意:离心机要用具有密封盖的转头,严防离心管意外破碎形成气溶胶。
2.2标本的开盖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注意:生物安全柜需要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证明,每次开机要用烟雾法或丝线检测操作口的气流方向;试验前用75%酒精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擦拭消*(禁止喷洒),作用30min后,紫外线消*30~60min,生物安全柜风机运行至少5min后方可开始操作;操作结束后风机运行5min,用75%酒精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擦拭消*(禁止喷洒),作用30min后,紫外线消*30-60min,方可关机。
2.3专机专用检测,在上机操作时应避免溢洒,检测结束后及时加盖封闭。
(二)核酸检测
1、实验室资质:
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医院;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号令),具备在设区的市级人民*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发[]号),具备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部门审核备案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2、人员资质:实验操作人员具有PCR上岗证,并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培训。
3、检测流程
标本的离心在通风橱内进行,开盖、取样、核酸提取等操作均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按试剂盒说明书编写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结果分析及报告等的标准操作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参与检测提取的内参添加于实验的全过程,设置阳性质控、阴性质控(详见4.3)。
4、质量控制及结果报告
4.1实验试剂、设备:使用到的核酸提取试剂、荧光PCR检测试剂、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一体化检测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均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4.2标本类型:检测的标本类型需符合试剂说明书中的标本要求。
4.3质量控制:建议每批检测设立一个弱阳性质控、三个阴性质控,三个阴性质控随机放在临床样本中间。弱阳性质控测定为阳性,三个阴性质控全部测定为阴性,视为在控。反之,则为失控,不可发出报告,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检测样本。
4.4结果报告:检验结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判读。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满足以下条件: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包括:样本质量差,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样本采集的过早或过晚;样本保存、运输和处理不正确;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变异、PCR抑制等。
实验室环境消*
(一)抵抗力
对新型冠状病*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病*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
(二)空气消*
实验室配备充足的空气消*机或紫外线灯,每天试验前后常规消*(空气消*机1h/次,紫外线灯30-60min/次)。
(三)物表消*
1、每天试验前后使用mg/L有效氯的消*液进行桌面、台面及地面消*。
2、所用门把手、电话等公共设施每天使用mg/L有效氯的消*液消*3次(有个案报道,门把手-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
3、每天用mg/L的含氯消*液对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进行消*2次。
4、医疗废物运送结束后,用mg/L的含氯消*液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
5、每天试验前后用75%酒精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擦拭消*,禁止喷洒(详见八(一)2.2)。
6、转运及存放标本的容器使用前后用mg/L的含氯消*液进行擦拭消*。
医疗废物处置
(一)废弃物处置:
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的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无渗漏。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带盖脚踏式。每个包装袋、利器盒应当系有或粘贴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并在特别说明中标注“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检测后置于含有mg/L含氯消*液的容器中,其他感染性废物弃置于带有双层*色医疗垃圾袋的专用医疗垃圾桶,3/4满时双层*色医疗垃圾袋鹅颈包扎后,用mg/L含氯消*液喷洒医疗垃圾袋表面,实验过程中如使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片等)直接弃置于锐器盒内,以上所有医疗废物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需监测并记录。
3、严格对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特别注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或“新冠”,登记资料保存3年。
4、应当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处理危险废弃物。
(二)废液处理
标本检测后产生的废液,用含mg/L的有效氯消*液彻底灭活后,医院污水处理通道。
意外事故处理
(一)新型冠状病**株或其它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造成局限感染:使用含mg/L的有效氯消*液,消*液需要现用现配,24小时内使用。
(二)含病*培养皿碎裂或倾覆造成实验室污染:保持实验室空间密闭,避免污染物扩散,使用含mg/L的有效氯消*液的毛巾覆盖污染区。必要时(大量溢洒时)可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实验室,剂量为2g/m3,熏蒸过夜;或20g/L过氧乙酸消*液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用量8ml/m3,作用1~2h;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高锰酸钾8g/m3,放入耐热耐腐蚀容器(陶罐或玻璃容器),然后加入甲醛(40%)10ml/m3,熏蒸4h以上。熏蒸时室内湿度60%~80%。
(三)清理污染物严格遵循病*生物安全操作要求,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并进行实验室换气等,防止次生危害。
推荐阅读
突发,6名医务人员确诊,新冠病*凭什么把河北害得这么惨?
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有多大?超6万人的追踪报道来了
警惕!新冠灭活疫苗暴露引发的恶性事件!
更多医学知识,都在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