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今天
年“闵行当代工匠”网络投票通道
正式开启
年“闵行当代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自3月启动,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总工会,委、局工会积极推荐申报,共收到来自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汽车维修、文化艺术等10个行业、家企业、人的申报材料。经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专家领导复审,产生了20名“闵行当代工匠”候选人。其中就有来自华漕镇域内企业上海宁远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马博。
筒子们快来投票
选出你心目中的“能工巧匠”吧
年“闵行当代工匠”候选人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01
马忠俊,男,年11月出生,硕士,中共*员,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在16年的国防装备研制工作中,他主要从事水面舰船专业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开发,以及多个国内首创民品研发工作。
他曾先后获得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银奖、中船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某工程总体设计三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发表国防科技报告2篇,拥有技术秘密2项,获得发明专利数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等。
由他主持开发的新型登乘系统、集装箱实验室、船舶姿态智能管理系统等多型产品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过往国外装备的垄断,填补了我国在船舶智能装备上的空白,对国产设备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关键设备推向市场即获得大量订单,最远已销往南北极。累计创造经济产值约3.5亿元。
今年,他主持并担任副总设计师(执行总师)的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抢攀了国际海洋智能装备制高点,成为全国船舶无人装备体系化建设的领头羊。该船实现了多个第一:全球第一艘取得远程遥控智能符号(R1)的船舶、国内第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海-潜立体观测无人装备的科考船、国内第一艘利用批量化无人设备进行跨域协同海洋观测的科考船,受到中央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
02
马博,男,年9月出生,大专,群众,上海宁远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年他自主研发的鼓式过滤器,有效避免浪费过滤纸,并延长了冷却泵的使用寿命。年他正式开始机床设计工作,将进口三坐标深孔钻机床国产化,在达到加工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销往墨西哥、美国等多个国家。年他参与环模机床设计,用于加工饲料行业模具,使原有机床成本降低5万/台,销量已超台,并销往印度、匈牙利、德国等多个国家。年他自主研发30轴数控深孔钻机床应用于造纸行业,成功替代传统加工造纸辊子脱水孔的工艺,加工效率提高了3-5倍,并大大的提高了脱水孔的表面粗糙度,此机床属国内第一台,能够保证湿纸经过辊子辊面时获得最佳抽吸效果,提高纸页干度,减轻烘干时的工作量,节约能耗。年他为医疗器械精密轴加工提供数控深孔解决方案,医疗器械精密轴加工孔径小,而且该精密轴属细长轴类,材料切削性能差,他研发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省去了繁琐的加工工艺,弥补了国内现有技术的不足。年他自主研发设计卧式加工环模的多轴数控深孔钻床,突破传统的枪钻加工工艺,避免了工件重量和环模宽度局限性的问题,采用多个高速主轴同时进给,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尤其加工1.2mm孔径时,加工进给是传统深孔钻机床的2.5倍,可达70mm/min。
03
王敬锋,男,年11月出生,博士,中共*员,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研发主管,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名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对待科研,在工作中勤奋努力、敢打敢拼,不断推动着纳米粉体材料的市场化应用:
(1)充分发挥纳米技术在抗菌消*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新冠防疫中带领团队进行消*剂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先后开发出纳米银系消*液和免洗洗手液等抗病*消*产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使用,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
(2)系统探究了纳米粉体的表面处理及分散技术,将纳米粉体解团聚实现了纳米粉体的均匀分散,基于此技术面向市场开发出分散性高、稳定性好的氧化锌、氧化锡锑等分散液产品,突破了纳米粉体材料的宏量化制备瓶颈,成为了中心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3)利用纳米中心在分散液的技术优势,衍生开发出纳米驱蚊液、除脚气喷剂、鞋袜除臭剂等一系列健康日用产品,使纳米技术快步走出高墙,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消费者认可纳米科技;同时积极进行健康产品的成果转化,吸引企业进行产品的对接,扩大纳米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作为技术与成果转化的责任人,目前已经承担了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现技术成果余项,促成技术与成果直接转化10余项,为纳米中心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04
邓志成,男,年6月出生,大学,九三学社,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一级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
他是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发电设备强度、寿命与状态检修的技术研究工作。作为公司状态检修领域学科带头人,创立并带领团队开展状态检修领域相关新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突破多项状态检修关键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0项,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状态检修技术的全面落地实施,提高了示范电厂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上海市重点科技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2项,共同负责完成秦山核电一期OLEMWe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可行性研究项目及后续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设计评审工作,在国内首次实现核电机组的延寿增容改造。
他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共同撰写学术专著3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多次前往美国、日本开展技术交流。年获公司“杰出奋斗者”称号。
05
毕德忠,男,年7月出生,中共*员,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技术部经理、*总支委员,正高级工程师
他从事医药研制31年,先后研制开发数十个固体制剂项目,参与上海市经信委、科委重大专项各1项。贯彻落实国家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他带领团队敢于挑战、勇于突破,先后研制并完成12个一致性评价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已有8个品种获得批件,其中盐酸氨溴索胶囊、替米沙坦片、左炔诺孕酮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为全国首家,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上海首家。
他解决了布洛芬缓释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左炔诺孕酮片等产品的核心技术难题,使产品生产质量、效率和得率明显提升。先后获得2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外观设计专利。
他先后担任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兼职教师、上海市医药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医药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药物制剂专业组长等职务,不断规范和提升上海医药集团药物制剂中级、高级和技师的培训内容,先后带教15个培训班,培训学员余人,带教12位高级技师,出版了2本专业培训教材,为上药集团药物制剂人才培养、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06
乔徽,男,年6月出生,硕士,中共*员,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长
他专注于自动化、智能装备,深耕自动化系统与集成领域15年。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以及数十年磨练的技术能力和投融资能力,实现了从研究所到上市公司,从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转型。截止目前,申请发明专利35件,已授权发明专利21件,进入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7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9件,其中授权36件;已授权外观专利5件。
他曾就职于台积电、德国爱思强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等半导体公司从事半导体开发;曾任职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集团轮值总裁、哈尔滨工大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统筹负责集团技术研发方向和业务发展。
07
张建*,男,年9月出生,博士,中共*员,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级工程师
在国内外机器人行业16年的实战和沉淀,他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核心底层技术,如类人脑控制器、多传感融合、视觉伺服、场景辨识等核心技术,他预测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面对场景,跨行业应用,可以实现人机共融、和谐共生的新物种,具有手眼脚协调的能力,解决类人作业。“给机器人赋予人工智能,实现类人作业”是他的梦想,也是带领团队创业的初衷。
面对新冠疫情,他带领团队挑灯夜战,结合长期的技术积累,不到两个月就研发出智能移动消*、智能巡视测温等机器人抗疫产品,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感染风险,医院、酒店、养老院、学校等疫情重点防控区域及海外市场,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他积极寻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的落地场景。带领团队苦战三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完全无人干预的智能移动盘点机器人,该产品可进行资产的智能化管理,具有60个人工的替代率,已应用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等实际场景中。另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覆膜机器人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的现状,为国内企业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
08
何孝亮,男,年4月出生,大专,群众,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长期从事LED照明研发及品质管理工作,任职期间承担的课题“标准化、模块化LED道路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示范”通过科技部验收,在二次光学设计、散热、标准化接口设计、电磁兼容性、标准模块灯具的制造和应用、灯具智能控制、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与市场其它灯具比:采用自对流,蜂窝状,近端散热结构,利用空气对流技术,通过通透式、模块化的框架结构组成蜂窝形LED照明灯,获得更好散热效果,消除了热岛效应,提高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采用镂空结构,减小风阻,同时灯具重量大幅减轻,灯具使用安全可靠;散热体选用高性能优质陶瓷材料,采用一体式散热结构和厚膜烧结技术,即省略铝基板,采用绝缘的陶瓷材料做成散热体,将LED直接贴装在陶瓷散热体上,避免了铝基板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阻大的问题,提高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
他已获得授权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42项、外观设计12项;参与完成的深圳地铁2号线LED综合节能照明工程荣获“中国LED应用工程优秀奖”。年参与研发“隧道照明技术、地铁照明技术”,入选发改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开发的智慧路灯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9
何治中,男,年6月出生,大专,中共*员,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技师
他长期致力于铝塑膜生产设备的开发及终端客户的技术支持。近几年共撰写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得授权9项;参与开发的“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技术、工艺及产业化”通过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的新形态锂电池铝塑膜产业化项目,被评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靠技术革新奠定了公司在国内铝塑膜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1)他发明的“一种用于铝塑膜的耐穿刺性试验机”,形成了紫江铝塑膜自有技术路线;
(2)他主导并提出的整理涂布机,能一次性完成铝塑膜两面的涂布,相比原有的2遍涂布效率提升一倍、单位能耗下降40%;
(3)他对干复机放卷轴进行了技术革新,解决了靠近卷芯处铝塑膜起褶的题;
(4)他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能精确检测铝塑膜冲坑深度,解决了铝塑膜起褶这一行业难以解决的通病,通过这项改善,成品合格率提高0.7%,每年节约成本近80万元。
(5)他带领团队对挤复设备进行了宽门幅的改进设计,从原来的只能做mm以内的宽度提升到宽度,提高产能近50%,也为后工序配切提供了更多方案,一举多得。
10
宋凯磊,男,年11月出生,大专,中共*员,青天轩玉文化艺术馆玉石雕刻、设计鉴定师
他5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学艺,师从玉雕大师朱喜伟,目前已在玉石雕刻行业深耕16年。有了名师的指导,外加自己在玉石雕刻上的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玉雕风格。他的作品刀法灵动,意境幽深,以画入玉,以玉作画,深入浅出地把鸟兽与花卉情境融入到美玉之中。他在国内首创原石镂空雕刻工艺,为推动玉石雕刻行业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目前在青天轩玉文化艺术馆任艺术总监一职,特聘为上海四大国石博物馆讲师,每年为推广玉石雕刻的普及参与公益文化宣讲不下50场,截止年已带出学徒8名,有效缓解了玉石雕刻行业人才紧缺的难题。主要荣誉: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海派玉雕师”荣誉称号(),中国玉石雕刻金奖()。
11
金培吉,女,年5月出生,本科,中共*员,上海市闵行区殡仪馆整容化妆及防腐,中级工
自4年进入殡仪馆工作,从事一线整容化妆防腐工作,她打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让逝者安息,使生者安慰”是她肩负的神圣使命。遗体整容化妆防腐对专业要求高、技术要求强,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她带领同事团结合作,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钻研尝试,在提高遗体防腐质量、提升遗体修复水平、转变服务理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研制配比防腐药剂,根据遗体的不同质量情况,配比不同药剂,在保证遗体保存质量的同时降低购买防腐药剂的成本。针对溺水、高腐遗体,调整药剂配比,采用包裹、灌注等手法,及时阻断延缓腐败,为后续的遗容恢复提供了可能。
二是探索创新遗体修复方法。摒弃简单缝合,远观相似的遗体整容修复观念,依据人体结构对车祸等需要修复的遗体进行修复整容化妆,在尽量还逝者以生前的容貌的同时,将逝者最后最美的容颜展现在家属面前。
三是仁心关怀,转变服务理念。针对工作仅停留于处理遗体的层面,动作粗放的弊端,她通过不断开展专业培训交流、潜移默化付出爱心与真心,使大家逐渐读懂遗体,体会到仁心关怀,手有温度,才能坚定地传递温暖与爱心,得到治丧群众的一致肯定与称赞,破除社会公众对殡葬工作的偏见与歧视,营造更加和谐温馨的殡葬氛围。
12
周利*,男,年11月出生,大专,群众,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导弹总体装配工,高级技师
他主要负责防务装备总装工作,在新产品制造、新设备应用等方面有很高造诣,为航天防务装备任务圆满成功做出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中国航天、上海航天“技术能手”、闵行首席技师、江川工匠等荣誉称号。
从学徒工到防务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他参与多项防务装备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装配调试了十多种研制型号的防务车辆和地面发射装置,负责组装了数十项型号产品,数以千计的产品完成“零缺陷”交付。他始终将自己的精湛技艺融入各型号产品的研制中,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撰写论文4篇,专利申请5项,授权1项,切实提升装备生产质效,获得*方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作为上海市与航天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人,他共带徒7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2名。2人分获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第1名、第6名,1人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和八院技术能手称号,2人荣立上海航天型号二等功。
他所带领的技能团队先后获得上海八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荣获上海航天“金牌班组”2次,总装车间获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星级现场”。
13
周国辉,男,年2月出生,大专,中共*员,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卫星总体装配工,高级技师
他从事中国航天卫星装配工作二十载,始终在航天一线从事卫星机电热总装工作,作为卫星主岗,承担国家重大卫星型号总装、试验等任务,擅长机构及载荷的高精度装配、两器对接等技能,带领团队圆满完成10多颗卫星的发射任务。
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先后研究的多项技术在业内处于领先,攻克的多项技能属于上海航天首创。在某卫星型号两舱对接任务中,克服了对接精度高且对接无冲击的困难,创造性的采用可调节弹力绳吊装方法,确保了两器对接的精度以及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次将业内卫星传统吊装方法革新到柔性吊装对接的方式。他提出的将大型龙门架、滑轮组以及配重件组合用在两舱高精度卸载试验中,解决了重量达吨级卫星试验舱分离时造成的回弹、偏心等影响,一举攻克上海卫星整器级在轨分离可靠性地面验证技术难题。
他不断传播经验成果,积极参与工艺技术创新研究,曾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论文评比三等奖,授权专利2项,培养徒弟7人,均成长为卫星装配骨干人才;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技术能手“、“上海市技术能手”、“江川工匠”、“所工匠”等荣誉称号。
14
赵亚囡,女,年11月出生,硕士,中共*员,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
她主要负责通讯领域高分子材料的开发项目。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5G基站配套材料的需求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为满足5G基站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她开发了一系列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包括高透波天线罩材料、介电常数可调的耐高温介质材料等,开创了公司材料在通讯领域应用的新篇章,极大地促进了5G通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且该系列材料均为可回收利用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在很多场合代替了酚醛树脂等热固性不可回收材料,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战略目标。
曾获奖项:年获闵行区职工科技创新英才评选的优秀奖;年度闵行区“讲理想、比贡献,创新争先在行动”活动创新标兵;闵行颛桥镇优秀*员。
15
姚剑君,男,年4月出生,大专,中共*员,上海七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园林工程师,中级工
园林绿化作为他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36年来,他把事业与爱好融为一体,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将所见所思均融入实际创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将七宝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街区、美丽宜居家园而奋斗着,从而实现了七宝镇绿化建设一年一个新面貌。
他的创新作品“孔雀开屏”、“双兔”、“金鸡”等立体景点小品独特新颖,弃用了原先仅利用树木花卉修剪出平面造型,而采用了搭建龙骨,覆以多种色彩的花卉、不同习性的苗木,展现出当地特色与风采风貌;他设计的“悦心园”,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被评为闵行区绿地养护示范点;年为“进博会”绿化提升项目,全力打造的“一步一景一画卷”,既彰显古镇内涵,又打造出了“美丽家园”的中心游园,吸引不少居民前来休憩。
他负责的漕宝路(中春路至外环线)中央隔离带绿化提升项目,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狠抓精细化管理,组合花箱采用条形种植槽串联两个核心种植筒的组合方式,花箱上“宝”字图案和环状花纹代表着七宝镇的悠久底蕴,另外花境色块栽植丰富道路景观变化。
16
陶志*,男,年12月出生,硕士,中共*员,上海市闵行区群众艺术馆摄影干部,上海市职工摄影联盟执行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在工作中坚持育人与班级建设同步。骨干摄影班从最初77位发展到目前有多位学员。近年就有10位学员加入市摄协、2位加入中摄协。他带领学员们积极参与闵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宣传。
他记录的年闵行防疫抗疫系列作品参与上海市在中华艺术宫展厅举办的影展中被第一版面展出,引起共鸣,获得广泛好评,其作品被多家全国性媒体报导。参与闵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而拍摄的多幅作品反映了闵行的创全特色,为闵行成功创全出力。
他坚持长期拍摄红色题材,成功举办“用镜头追寻时代辉煌”影展和首创特色“摄影艺术”*课,被区委组织部选入系列*课巡礼大讲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进行宣讲30余次。
他先后六次来到*泽普,围绕脱贫攻坚,深入田间地头拍摄了几万张照片,反映了闵行援疆对口泽普率先在南疆脱贫的援疆成果。
围绕建*周年,他策划组织了全国多位摄影家,聚焦闵行,记录南部科创中心成果,用影像的力量庆祝建*百年,本活动被列为年区委重点工作。
17
姬明放,男,年11月出生,本科,群众,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中级工程师
他从事生物活性多肽药物和疫苗抗原的研究工作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申报工作17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大规模多肽合成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
年他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三组份疫苗、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动物检测试剂等多肽抗原的制备合成及纯化工艺开发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擅长多肽药物或疫苗的工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多肽固相高效偶联技术和修饰技术;(2)多肽“混合”相合成技术;(3)多肽的全液相合成技术;(4)多肽药物及抗原的多重环肽合成技术;(5)定序小分子多肽分离及纯化技术;(6)多肽药物及抗原固相合成规模化制备技术;(7)小分子药物与多肽、多肽与功能蛋白的偶联技术。
在工作中他注重通过“帮、传、带”培养人才,带领公司团队在产品设计、生产及检测环节开发出多项行业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一系列技术构成了公司的合成肽疫苗技术平台,从而推进了公司于年成功在科创板登陆。
他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审专利3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18
覃峰,男,年10月出生,博士,中共*员,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覃峰于年8月加入松芝股份,历任副总工程师、制冷空调研究院副院长,年1月任职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公司的电动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开发及其关键换热部件的研究。近5年申请发明专利21件(其中授权4件,实审1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5件,发表论文6篇。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国家标准《汽车用空调器》(GB/T-),并参编《汽车空调(HFC-a)用冷凝器》《汽车空调(HFC-a)用蒸发器》两项行业标准。在行业论坛中多次发表技术报告。
他凭借技术特长和管理能力,为公司建立完善的虚拟分析能力和前瞻技术开发能力,带领团队开展10余项前瞻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双空调箱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低温热泵空调系统开发,以及三代电池冷却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形成完善的新能源热管理产品系列。相关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过亿元。
他参加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高性能纯电动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开发”、领导团队承担子课题“高能效比电动冷暖一体化空调系统”的开发工作,负责闵行区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基于液冷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模块及其关键换热部件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几年间,他为公司带教培养出12名核心技术人才,将技术专长进一步传承。
19
颜少华,男,年5月出生,本科,中共*员,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班组长,高级技师
他一直从事产品焊接工作20年,主要负责燃气轮机、核电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焊接。练就了“左右开弓”的焊接绝技绝招绝活,解决了狭隘焊接空间里的焊接死角难题,至今保持7年合格率%。“双枪焊将”也由此成名。他曾独立完成首台重型燃气轮机排气扩散器和透平轴承座衬的焊接工作,为燃气轮机油管路国产化做出了贡献。
他积极钻研焊接技术,在66万汽轮机高中压缸平衡管焊接中,由于周期紧,要求高,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等因素,给焊接作业带来了巨大困难,他组建了一支“焊接突击队”,把原本焊接需要22天的工作,缩短至10天完成。针对电厂小口径管道特殊位置焊接盲区时、他大胆尝试“现场开刀”的模式,解决了疏水管与高压外缸无焊接空间的难点,确保焊缝质量可靠,射线探伤一次性合格。同时他提出的“异种钢小口径焊接四步曲”先进操作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他连续四届被评为厂首席技师,曾获得过闵行区首席技师称号、上海市新建首席技师千人计划资助项目、上海市技能焊接比赛团体三等奖,上海市职工焊接技术论文三等奖和优胜奖等诸多荣誉,授权专利2项。
20
魏长征,男,年5月出生,博士,群众,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研发技术,高级工程师
他从开始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工作,在国内首次合成了智能温敏性壳聚糖材料,并在国际上首次探讨了其实际临床应用;先后积极参与并完成了4项新产品的技术转化工作,其中医美产品——海薇于年批准上市销售,截至年底已经产生近9.7亿元的市场销售,年、年连续两年国内注射美容市场份额第一;第二代医美产品——姣兰也于年获得了CFDA的批准,截至年底实现市场销售1.5亿元;第三代医美产品——海魅也于年获得NMPA的批准,现已上市销售;第四代医美产品——海蓝已进入临床试验。
在对产品产业化过程中,遇到了产品合格率始终上不去的困惑。姣兰产品在上市初期生产的合格率大约在80%左右,我通过不断摸索工艺上各种参数、查询各类国外同类产品生产中各类数据,尝试通过调整原料配方顺序,增加工艺反应前的过滤器过滤工序。经过不下近3个多月的试验最终确定了可行性,使姣兰产品的工艺趋于稳定,规模化生产产量后合格率稳固在90%以上。通过该类技术创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投票规则
1.网络投票时间:即日起至5月27日23:55。
2.每位用户在投票期内只能投票1次,网络投票结果将作为最终评审名次的参考。
投票方式
1.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