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生保健秋季传染病幼儿预防小贴 [复制链接]

1#
秋季传染病预防

随着秋天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年幼的孩子适应能力差,自身抵抗力比较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因此,做好各项保健保育措施,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在此,特送上一份秋季幼儿保健小贴士,爸爸妈妈们快快学习一下吧!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传染病,传播途径通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3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潜伏期一般是2-6天,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该病高发期为4月-7月,特别是春夏、秋冬交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幼儿园群体为高发人群,家长们要特别留心。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医院就医并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手足口怎么护理?

1、消*、隔离。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除了及时就诊外,家长应第一时间隔离孩子,避免交叉感染,不要让孩子接触外界人员,减少孩子跟人群的接触,孩子的水杯、餐具、毛巾、玩具等要注意进行消*处理,房间要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衣物、被褥要单独消*清洗,在太阳下暴晒,天气好的情况下,多拿出来晾晒。

2、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漱口,家长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帮助孩子清洁口腔,饮食上食物不要太烫、太辣、太咸、太酸,减少食物对口腔的刺激,饮食上以清淡食物为主。

3、发热护理。患有手足口会有发热症状,家长要做到给孩子散热,多给孩子喝水,可用冰宝贴辅助降温,注意观察孩子体温,超过38.5要及时就医。

流行性感冒

儿童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经常有不少家长会错把小儿流感当感冒对待,以致患儿病情加重。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流感跟普通感冒的区别,方便家长们在以后生活中能注意区分。

换季预防流感

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与患儿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的患儿症状各具特点。年长儿的流感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而婴幼儿流感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感染相似,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儿童流行性感冒,需要使用适合孩子的药物,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且用药剂量需要严格遵医嘱。

治疗和护理措施

1、物理治疗对4岁以下小儿感冒采用多饮水、多休息和其他一些物理方法,比如物理降温、冲洗鼻子、注意通风等方法,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2、儿童用药,有一个永恒的原则一定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注射。

3、药物治疗要使用适合儿童的感冒药。

4、中药治疗适当使用中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情况进行选择。

5、注意休息。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6、合理饮食。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橙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提醒: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对发热宝宝要注意惊厥先兆,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果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疱疹或皮肤上有皮疹也需及时看医生。

诺如病*

诺如病*的主要特点有:

传染性强

感染剂量低(大约18个病*颗粒即可致病)

排*时间长

免疫保护时间短

全人群普遍易感

使得在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诺如病*感染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环境抵抗力强

诺如病*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

酒精对诺如病*无效

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但使用较高浓度含氯消*剂(处理污水1小时后余氯浓度大于10mg/L)可灭活诺如病*。

诺如病*如何传播

诺如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排出,隐性感染者也可排*。因此感染诺如病*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均为诺如病*感染的传染源。

诺如病*的传播途径多样,感染招数多:

接触能感染:接触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或者间接接触了被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

吃东西能感染:食用了被诺如病*污染的食物。

喝水能感染:饮用了被诺如病*污染的水。

诺如病*感染主要临床表现

诺如病*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感染了诺如病*怎么办

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诺如病*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防病指引

1幼儿园防病要点

健康管理:做好幼儿个人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饮用水管理:做好饮用水的管理,定期清洗、消*滤网和二次供水设施,做好饮用水管道维护,师生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环境清洁消*:开窗通风和环境(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马桶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清洁消*。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病例持续增多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报告。

2家庭防病要点家长和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煮熟煮透等健康生活习惯。登革热

近期蚊媒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存在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风险。

重点场所:入境人员隔离场所、建筑工地、城中村、花卉市场和老旧密集居民区等等。

防病指引

消除蚊虫孳生地: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防蚊灭蚊: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食源性疾病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持续存在:目前我省仍处于高温高湿天气,也是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主要以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引起的感染为主,发生形式主要为集中供餐地点的点源暴发。

*蘑菇中*风险增大:受雨水充足、高温潮湿的台风天气影响,*蘑菇生长繁殖加快,采野蘑菇误食中*的风险增大。

防病指引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

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吃剩的食物要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不具备储藏条件的,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

不随意采摘野蘑菇:千万不要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