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五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412/7383398_0.shtml
细胞内膜系统与医学的关系

一、内质网的病理变化

(一)内质网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肿胀、肥大或囊池塌陷

内质网肿胀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和水分的渗入、内流所造成的一种水解变性。在低氧、辐射、阻塞等情况下,也会引起肿胀的发生。极度的肿胀,最终会导致内质网的破裂。

由低氧、病*性肝炎引起糙面内质网的肿胀,还常常伴随着附着核糖体颗粒的脱落和萎缩。

(二)内质网囊腔中包涵物的形成和出现是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的表现特征

在药物中*、肿瘤所导致的代谢障碍情况下,可观察到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包涵物在内质网中的形成出现;而在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内质网合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异常,则有蛋白质、糖原和脂类物质在内质网中的积累。

(三)内质网在不同肿瘤细胞中呈现多样性的改变

在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癌变细胞中,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也呈现出多样性的改变。

通常,在低分化的癌变细胞中,内质网比较稀少;在高分化癌变细胞中,其比较丰富发达的内质网遍布细胞质中。低侵袭癌细胞中内质网较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是分泌蛋白、尿激酶合成相对明显增多;高侵袭癌细胞中,内质网相对发达,分泌蛋白、驻留蛋白、B(贝塔)-葡萄糖醛酸苷酶等合成均比低侵袭癌细胞显著增高。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病理变化

(一)功能亢进导致高尔基复合体的代偿性肥大

当细胞分泌功能亢进时,往往伴随高尔基复合体结构的肥大。

例如:在大鼠肾上腺皮质的再生实验中注意到:再生过程中,腺垂体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高尔基复合体处于旺盛分泌状态时,其整个结构显著增大;再生结束后,随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减少,其高尔基复合体结构又回到常态。

(二)*性物质作用导致高尔基复合体的萎缩与损坏

脂肪肝的形成,是由于乙醇等*性物质的作用,造成肝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脂蛋白正常合成分泌功能丧失所致。在这种病理状态下,可观察到:肝细胞高尔基复合体中脂蛋白颗粒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高尔基复合体自身形态萎缩,结构受到破坏。

(三)肿瘤细胞分化状态影响到高尔基复合体形态

高尔基复合体在肿瘤细胞中的数量分布、形态结构以及发达程度,也因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例如:在低分化的大肠癌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仅为聚集、分布在细胞核周围的一些分泌小泡;在高分化的大肠癌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则特别发达,具有典型的高尔基复合体形态结构。

三、溶酶体与疾病

(一)溶酶体酶缺乏或缺陷疾病多为一些先天性疾病

1.泰-萨克斯病:旧称家族性黑矇性痴呆。由于患者缺乏氨基已糖酶A,阻断了GM2神经节苷脂的代谢,导致了GM2的代谢障碍,使得在脑及神经系统和心脏、肝脏等组织大量积累所致。

2.II型糖原积累病:是由于缺乏a(阿尔法)-糖苷酶,以至糖原代谢受阻而沉积于全身多种组织。其主要受累器官有:脑、肝、肾、肾上腺、骨骼肌和心肌等。

3.此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获得性溶酶体缺乏相关疾病。

比如:磺胺类药物会造成巨噬细胞内pH升高,使酸化降低,导致所吞噬的细菌不能被有效地杀灭而引发炎症。还有像抗疟疾、抗祖安及抗抑郁之类的药物会因其在溶酶体中的蓄积,或引起某些细胞代谢中间产物在溶酶体中的蓄积,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溶酶体病的发生。获得性溶酶体酶缺乏疾病是比较少见的。

(二)溶酶体酶的释放或外泄造成的细胞或组织损伤性疾病

1.硅沉着病:是一种与溶酶体膜受损导致溶酶体释放有关的常见职业病。其机制是:吸入肺中的矽尘颗粒,被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吞噬体;进而与内体性溶酶体(或初级溶酶体)融合为吞噬性溶酶体。造成巨噬细胞的自溶。一方面,外泄的溶酶体酶消化和溶解周围的组织细胞;另一方面,释放出的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矽尘颗粒又被巨噬细胞所吞噬,重复上述过程。结果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胶原物质,造成肺组织纤维化,降低肺弹性,引起肺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2.痛风;是高尿酸血症为主要临床生化指征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当尿酸生成与排除之间平衡失调、血尿酸升高时,尿酸盐会以结晶形式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及多种组织,并被白细胞所吞噬。被吞噬的尿酸盐结晶与溶酶体膜之间形成氢键结合,改变了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中水解酶和组织胺等可导致炎症物质的释放,引起白细胞坏死的同时,引发所在沉积组织的急性炎症。被释放的尿酸盐又继续在组织沉积。当沉积发生在关节、关节周围、滑囊、腱鞘等组织时,会形成异物性肉芽肿;而在肾脏,则可能导致尿酸性肾结石或慢性间质性肾炎。

3.此外,溶酶体酶的释放,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休克发生后的细胞与机体的不可逆损伤等都有密切关系。

四、过氧化物酶体与疾病

(一)原发性过氧化物酶体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疾病

1.遗传性无过氧化氢酶血症

该类患者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缺乏,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发口腔炎等疾病

2.Zellweger脑肝肾综合征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肝、肾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及过氧化氢酶缺乏,琥珀酸脱氢酶-*素蛋白与CoQ之间的电子传递障碍;临床表现为严重肝功能障碍、重度骨骼肌张力减退、脑发育迟缓及癫痫等综合症状。

(二)疾病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的病理改变

过氧化物酶体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数量、体积、形态等多种异常。比如,在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或高脂血症等情况下,则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减少、老化或发育不全。这也提示:甲状腺激素与过氧化物酶体的产生、形成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关系。

过氧化物酶体的数目、大小以及酶含量的超常变化亦常见于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炎症或内*素血症等病理情况以及肿瘤细胞中。

基质溶解是过氧化物酶体最为常见的异常形态学变化。其主要形式是:在过氧化物酶体内形成、出现片状、小管状结晶包涵物。此种改变往往发生于缺血性组织损伤。

wus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