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提醒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风险提示 [复制链接]

1#
<

目前,已经进入野生菌大量生长繁殖季节

为避免因采食野生菌而引起中毒

请大家提高警惕

一、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菌。

我国的野生菌种类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广,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我国已知可食用的野生菌有多种,有毒野生菌有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野生菌有40多种。对于野生菌,目前尚未形成消费者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菌,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菌。同时,也不要轻易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吃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包括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野生菌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医院进行诊治。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认识的野生菌应做到“三不”,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

由于有毒野生菌与普通野生菌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所谓经验并非科学可靠,以致时常发生“误食”野生毒野生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确保所加工、经营的野生菌中未混入有毒品种。

三、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者集中区域,不得在食材中使用未经识别的野生蘑菇,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快催吐。

2.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诊断治疗。

医院内救治/p>

1联系相关专业人员对蘑菇进行鉴定。

2尽快开展毒物清除技术,如洗胃等。

3.蘑菇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现有仪器及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最佳方法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尤其不能食用鵝膏菌类(有菌环和/或菌托)、亚稀褶黑菇.秋生盔孢伞等剧毒蘑菇。

毒蘑菇认识之误区/p>

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2.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

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

5.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生蛆、生虫。

来源:以上信息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风险提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