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脐带是母体与胎儿之间血液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新生儿呱呱坠地后,虽然脐带被剪断,脱离了母体,但是脐带残端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还不够完善,因此极易被外界的各种细菌感染,引发各种疾病,脐炎首当其冲。
为了保证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避免脐炎的发生,需要父母或照顾者对脐炎有一些深入的了解。
什么是脐炎?
脐炎就是脐带残端的细菌性的感染。
对新生儿来说,脐炎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多,比如:
胎儿还在母体内时,脐带就被细菌感染,母亲的产道内有致病细菌、出生后没有按照规范对脐带残端进行消*、对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疏忽和不规范等。
如果孩子的免疫力差,脐带及周围的炎症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腹壁蜂窝组织炎,导致腹壁大面积感染。
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甚至可能引发腹膜炎、肝肿胀、中*性休克等。
按照病理过程脐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脐炎通常会引发脐带周围腹部组织的炎症,如果父母不重视,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腹膜炎或者败血病。
慢性脐炎虽然没有急性脐炎那么严重,但是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会使脐带残端长时间不愈合或者导致慢性炎症,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做父母的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脐炎的判断和就诊
1.判断
新生儿脐炎最初的症状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脐带残端的伤口迟迟不愈合,还会不时流出分泌物。
仔细观察脐带周围,常会看到红肿、有小的肉芽或者脓性分泌物。
症状严重时,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用手轻轻按压脐带周围,会有散发着臭味的脓液流出。
所以,新手父母或者照顾者可以依据“脐部红肿、有分泌物、有时可见肉芽肿胀、有分泌物不断渗出”,进行初步判断。
2.就诊
医院就诊时,首选儿科、儿外科,也可以前往普外科就诊。
在就诊的过程中,医生为了确认脐炎的具体情况,通常会建议做血象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血象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以便了解感染的具体情况。
细菌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引起感染的细菌的类型,进而对症下药。
医生可能也会取创面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或细菌学培养,怀疑合并有败血症时可能进行血培养检查。
脐炎的治疗和预防
1.治疗
医生通常会对脐部周围进行清洗、消*、杀菌处理。病情严重时,会用全身抗感染的药物治疗。
对于新生儿来说,主要就是勤换尿布,防止尿布上的细菌二次感染。
处理患处时,可以使用刺激小的外用药,比如,用碘伏每天涂患处两三次。
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二次感染。
在抗感染药物的选用上要格外谨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
因为脐炎通常会引发肿胀现象,所以,在治疗肿胀时的治疗手段为:热疗或者光疗。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吸收。
多数脐炎一旦发生,需要尽早进行局部处理,一旦病情开始变得严重了,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预防
由于脐炎就是脐带残端的细菌性感染。
所以,预防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不仅要对衣物消*、对环境也要定期消*。
照顾者要每日用碘伏对脐周消*,并且保持脐带残端及周围的干燥。
针对接生时因脐带消*不规范存在的隐患,请专业医生重新剪断脐带,依照正确护理标准对脐带残端进行二次消*,避免细菌侵蚀。
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调整尿不湿的高度,避免孩子活动时刺激到脐带残端,不利于它的愈合。
洗澡时,也可以用纱布或毛巾遮挡住脐带周围,避免进水。
没有人能预知疾病的发生,但高度重视、积极介入会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和照顾,才能给宝宝一个更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