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渐近,天气逐渐转热。
还没完全进入夏天,但相信大家应该已经感受到夏天的那股燥热,还有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的不适感。
通常在这种天气下,除了空调、风扇以外,勤洗澡也是让我们保持舒爽的途径之一。洗澡不仅能够保持自身清洁卫生、让身体更清爽、舒适,对老人来说,还能拥有更多尊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他们上了年纪体质虚弱,洗澡这项看似简单的行为活动,却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健康问题。因此,洗澡的时间、力度及方式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稍微不慎则可能引起心率、血压浮动过大,导致晕厥、休克甚至中风等严重后果。
哪些情况下老人不适宜洗澡?
1.饭后不宜立马洗澡
人在刚吃完饭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液会有一大部分流到消化系统,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这个时候洗澡,热水的刺激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容易发生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晕厥。此外,饭后立马洗澡也不利于食物消化,所以为保证安全,老年人尽量不要饭后洗澡。
2.空腹状态不宜洗澡
空腹不宜洗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洗冷水澡,冷水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需要消耗血液中的血糖,而空腹状态不能及时补充血糖,会导致血糖过低,出现心慌、出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休克。二、洗热水澡,热水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能量,导致机体代谢加快,从而消耗更多血糖,引起低血糖反应,此外,热水还会使血管扩张,诱发低血压导致休克。
3.劳动后不宜立刻洗澡
对老年人来说,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能量,因此,劳动后都应稍作休息,让身体、大脑适当缓冲后再去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晕厥。
4.喝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人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的过程中,人体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老人容易产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导致昏迷。
洗澡虽好,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存在很多潜在风险,除了上述这些情况不适宜洗澡以外,人上了年纪,洗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否则,则易发生疾病、意外及各种风险。
60岁以后洗澡需注意什么?
1.洗澡不宜过于频繁
人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可以调节水油平衡,防止皮肤干裂。而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频繁洗澡会加速破坏这层皮脂,降低其免疫力,从而导致皮肤出现干裂、瘙痒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建议老年人一周洗一次澡即可,夏季天气过于炎热,也可以采取擦洗的方式。
2.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老年人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因为长时间将身体浸泡于热水中,会引起全身体表皮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多。当血液集中体表,脑组织的血流量则相对减少,因此,可能会引起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突发晕厥或跌倒,引起颅脑损伤及骨折及其它意外。
3.洗澡前要补充足量水分
准备约毫升温开水,用1小时左右喝完。洗澡时,也可带一瓶水进浴室,以便口渴时及时补充水分。洗完澡也应喝一些水,切记不宜大口大口地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水中毒”。洗完澡后最好喝一小杯淡盐水,休息5—10分钟后,再少量多次饮水。
4.洗澡时要注意防滑、防摔
浴室一般较为湿滑,很容易发生摔倒事件,而老年人摔倒后果严重,一不小心就会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洗澡时,可以在浴室内铺上防滑地垫,并选择具有防滑功能的拖鞋,来避免摔倒事件的发生。另外,洗澡非常消耗体力,过程中易出现供氧不足,如果老人有搓澡的习惯,一定要给在浴室放置一把小椅子,避免因体力不支发生摔倒。
天气越来越热,洗澡可以带来清凉、舒适,但相比于这些,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才是第一位!所以,老年人要学会正确洗澡、安全沐浴;老人的家人,也要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