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患者突发不良反应,危在旦夕!
案例1
患者于年1月26日10:00正常分娩后,给予缩宫素10u+5%葡萄糖(GS)mL静脉滴注(未提及滴速),约5min时产妇自述舌体、双上肢发麻,说话困难。颅脑CT检查示无异常。
当日11:00,产妇自述症状好转。第2天08:00第2次使用该组液体时,产妇再次出现左半身麻木,说话困难。嘱立即停药,08:10开始先后给予5%GS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5%GS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08:30,产妇症状逐渐好转。
案例2
患者因“40+6周妊娠”入院,年10月21日15:02急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因宫缩乏力于22日09:30首次给予缩宫素注射液20u+5%GSmL静脉滴注,1日1次,滴速为0.1u/min。10:00患者出现一过性耳聋,不自主抽泣。
不排除缩宫素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ADR),嘱减慢滴速。10:10滴速减至0.04u/min,上述症状渐缓解,未予其他特殊处理。10:30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一
缩宫素注射液致新的ADR及临床表现
缩宫素注射液是现行中国药典和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收载品种。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胎儿存活引产的一线药物。
我国现行说明书(年3月22日修订)无缩宫素注射液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相关记载,但近年文献中渐有报道。文献统计到新的说明书未记载的ADR例,主要临床表现例次,含神经精神损害49例,主要临床表现66例次。见表1
表1:缩宫素注射液致新的ADR及临床表现
二
ADR分析
1.药品因素
国内发生ADR的缩宫素注射液原料是人工合成品,为液相合成工艺生产(国外为固相合成工艺)。缩宫素为九肽物质,因九肽经还原后不再进行纯化,故缩宫素注射液中高分子量物质含量较高,所含有关物质达29种,约占原料的30%(美国为16%)。有关物质含量偏高,会增加缩宫素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
2.个体因素
缩宫素在个体内可能刺激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特异性的与IgE结合,从而出现迅速而强烈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导致有血管活性的炎性介质释放,促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作用在皮肤,可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作用在呼吸道,出现分泌物增多、哮喘、支气管痉挛、喉痉挛;作用在胃肠道平滑肌,可有呕吐、腹泻等;面部潮红、肢体口唇麻木等ADR与患者过敏条件下末梢血管扩张相关。
3.用药不合理
如溶媒选择、滴注速度及用量不当等。
在49例神经精神损害ADR报告中,剂量过大和(或)超说明书用药8例,溶媒选择(5%GS)不当22例,尚有滴速过快等情况,增加了ADR发生风险。
案例1中,患者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后迅速出现肢体麻木,说话困难,考虑为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神经精神症状。
案例2中,缩宫素注射液用于控制产后出血,滴速每分钟0.1u,明显大于说明书要求的0.02~0.04u/min;经核查医嘱,患者剖宫产围术期滴入液体3.7L(超过3.5L规定)。因输液量大、滴注时间长(19h)且滴速过快,易致低钠血症,一过性耳聋、不自主抽泣,即为急性低钠血症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
当缩宫素溶媒为低张溶液、浓度过高及滴速过快、输液量较大时,更易发生急性低钠血症,即水中毒。葡萄糖是低张溶液,在体内被利用后只剩水分,可加重水中毒,引发相关神经精神症状。
三
ADR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及ADR救治
鉴于缩宫素注射液ADR大多具有速发型特点,用药30min内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