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3月28日讯元宵佳节前夕,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50岁的程先生(化名)却经历了一场与“急性肝衰竭”惊心动魄的生死斗争,医院城阳院区住院治疗的11天时间里,经消化内科专家积极救治,联合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意见,原本病重的程先生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肝肾功能损害出现严重并发症
2月24日,程先生因“腹胀、恶心、呕吐5天”在家人的陪医院城阳院区综合内科门诊就诊。“5天之前连着几天喝了不少酒,这些天就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头晕、浑身没劲,有时吃了饭就吐,吃了点中药也没管用。”程先生说。
经过初步的CT检查,结果提示胆囊炎。但凭借丰富的经验,综合内科门诊医生察觉患者病情并不简单,建议急诊留观治疗。
转入急诊后,抽血化验结果验证了医生的直觉。程先生的肝肾功提示直接胆红素是正常值的20倍以上,谷丙转氨酶大于U/L,达到正常值的40倍,谷草转氨酶大于U/L,是正常值的25倍,肌酐大于umol/L。
这些醒目的指标提示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家属看着手里的化验单心急如焚。急诊科立即通知消化内科会诊,消化内科耿主任赶到现场,详细查看患者病情,考虑为急性肝衰竭伴肾功能不全、胆囊炎、血凝异常、电解质紊乱,情况复杂,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但导致急性肝衰的病因尚不清楚。
病情发展迅速多学科会诊解难题
当天,程先生便转入消化内科病房,由于肝衰引起血氨升高,病情进一步进展,他开始反应迟钝,出现肝性脑病。消化内科一边组织全科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寻找病因,一边给予积极保肝、利胆、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炎、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转氨酶逐渐下降。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新的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肝衰竭同时合并肝性脑病、化脓性胆囊炎、肝肾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多种并发症,病情较重且复杂,在医务科的支持下,心内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ICU、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意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加强抗感染治疗。程先生腹胀、呕吐、黄疸等症状进一步减轻,肝功能、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病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
出院一周后,程先生到门诊复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血象等化验指标已全部降至正常水平,消化系统超声显示已恢复正常,目前已回归正常生活工作。
急性肝衰竭病因复杂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称为“加工厂”。当受到多种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肝细胞大量坏死,上述功能会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之为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则是指原来无肝病者在肝脏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其发病诱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食物中毒、酒精以及代谢性疾病等都是常见诱因。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饮食相对清淡,保持情绪稳定,若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通讯员白旻昱信网首席记者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