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的范先生最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因为吃了朋友送的一条鱼,差点把命搭进去。所幸抢救得当,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到底什么鱼这么毒?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对的,又是号称“水中毒药”的河豚。
范先生妻子陈女士介绍,其老公日前收到朋友送的一条河豚。早就听说河豚鲜美,老公到家后就煲了一锅河豚汤。因当时非常忙,晚上九点多才开始吃饭,喝了一口鱼汤,吃了点鱼肝、鱼肉后又去忙了。大约两小时后,他全身开始麻木,想呕吐,并出现呼吸困难、肌肉抽搐等症状。
范先生感觉情况不妙,医院就诊。医护人员立即为其洗胃并将其送进了ICU重症病房抢救。据悉,被送进ICU时,范先生已经昏迷,四肢瘫软,自主呼吸也基本停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所幸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14个小时后,终于苏醒。
陈女士感慨情况实在太惊险,医院的医护人员救了老公的命。同时也庆幸自己和孩子都回了老家,没有喝这个汤,不然住院的可能就是整家人。
据悉,河豚毒素是剧毒,0.5毫克河豚毒素即可致人死亡。所幸范先生当天因为太忙,吃的很少,毒素摄入不多。但因就医不及时,毒素已经蔓延,影响呼吸系统,不过尚未波及循环系统,才最终抢救了过来。
河豚多部位含剧毒
每年3月到5月是河豚产卵期,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河豚,又称河鲀或鲢鲃鱼,因其味道鲜美却含有剧毒,民间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野生河豚的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含有剧毒,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而0.5毫克河豚毒素就可能致人死亡。
河豚中毒者一般在食用河豚后10分钟~45分钟就会出现中毒表现,也有人延迟至3小时后发病。中毒首先表现为面部和四肢麻痹,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和心律失常等,终致死亡。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并没有针对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通常只能采取催吐、洗胃等去毒措施和对症治疗处理,救治成功率不高。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食用野生河豚。如误食河豚出现肚子痛,消化道症状,医院就诊。等到出现四肢麻木甚至呼吸受累的时候,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在这炎热的夏季,
我们还要知道哪些
饮食小常识呢?
小心这些美食“陷阱”
到了炎热的夏季,很多朋友喜欢吃雪糕、冰淇淋等冷饮降温。然而,雪糕、冰淇淋的脂肪、糖的含量偏高,吃多了不仅不易消化,还会降低食欲。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而雪糕、冰淇淋的温度都在0℃以下,这样的温差会对胃肠道造成较大的刺激,易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如果进食冷饮过频或过量,还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作用,引起急性胃炎、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厌食、消瘦,出现黄而暗的特征性面孔,医生形象地称之为“冰棍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季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但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也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且高温天气会加快食物腐败,使夏季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此外,夏季蚊蝇、蟑螂滋生,它们从食物上经过、停留时也会传播有害细菌和病毒,如果人们不慎食用了这些食物,容易患肠炎或胃炎,还会发生其他健康损害。因此,夏天食用蔬菜、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生食时更是如此;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再次食用时要仔细检查是否变质腐败。
夏天吃着烧烤、小龙虾,喝着啤酒让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在乐享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中医建议夏季饮食宜清淡,因此,像烧烤、螺蛳等美食,只可偶尔吃一顿解解馋,经常食用则会引发上火,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现象。此外,对于街边烧烤或露天餐饮,如果不能确定食物来源是否安全,还是不吃为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季我们要注意什么
夏季气温炎热,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既可以清热解暑,补充体内水分,同时还能增进食欲。可以多食用些易消化的食物,多采用绿豆、莲子、荷叶等解暑食材,多食用带酸味、苦味的新鲜蔬菜瓜果,少食用油炸肥腻等难消化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出汗,这样导致人体内的钾、钠离子等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就会随着汗液的大量流失,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失衡,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因此,健康成人每天饮用不少于ml的白开水,以保持体内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
夏季要多吃含钾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猪腰、香蕉、木耳、菠菜、茼蒿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桔子、红薯、西红柿、猕猴桃等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燕麦、豆类、瘦猪肉、鸡蛋黄等;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肝、牛奶、乳酪等食物,注意体内微量营养素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