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
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会养生的人,懂得循道而行。
跟着胥师学经筋▍中国人的养生之道
筋柔百病消
二零一八年三月春
乍暖还寒,记得围一条围巾!
今日惊蛰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惊蛰正处于乍寒乍暖的气候,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惊蛰吃梨还有说法: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春寒料峭,一定要保护好嗓子。
咽炎是开春的高发病之一。慢性咽炎常常是由急性咽炎演变而来的,所以得了病要及早治疗。过度使用嗓子的人多患此症,如老师、歌手、播音员、讲解员、导游等,但也可能是和生活习惯有关,如经常吃辛辣食物、抽烟、喝酒和熬夜的人也常常得这个病。此外,现在环境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此病的发生。前阵子卫生部门一项调查就显示,白领人群中的职业病,慢性咽炎排在首位,而室内糟糕的空气质量是罪魁祸首。
很多人都认为嗓子疼痛就是上火了,肯定有炎症,所以会滥用抗生素,或者觉得慢性咽炎是小病,就自己买些清热解*的中药长期服用。这些效果都不会太理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服用抗生素或是清热祛火的凉性药可能会暂时缓解病情,但用久了肯定会消耗人体宝贵的阳气,而且对胃也不好。
胥师:松开颈部筋结
人体十二经筋中有好几条都经过咽部,不少人的慢性咽炎都与颈部的筋紧张有关。所以,采用按揉的方法揉散筋结,就能治疗慢性咽炎,起到利咽宽喉、润喉开音的作用。
如果症状较轻的话,可以手法松解颈部经筋,最好找针灸医师针刺治疗。可以取双侧风池、合谷穴。最有效的是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双侧少商、商阳穴,注意穴位局部要用安尔碘皮肤消*剂,注意无菌操作,适度多挤出些血出来,多数情况下,咽痛及声音嘶哑症状当时会明显减轻。前些年带奥地利留学生,他们来北京气候不太适应,得急性咽喉炎的很多,教给他们方法后,他们自己治疗,效果很好,他们表示不可思议。得了急性咽喉炎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迁延不愈,最后成为慢性咽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胥师《筋柔百病消》
相关文章链接
让我们救救你的“节后综合征”
师父:你看,针灸需要宣传
闻师之言,得养生焉。
练养身体,涵养心志。
养子养亲,养德养性。
行医习武,皆是圆融。
胥师说常养,是立身做人之本。
我们所养的,是中国人应有的精气神。
创养东书院,传承中国传统医学与武术。
养东书院医武共修
了解养东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