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肖肖
记者宗雷吴涛
最近,河南商报宝姨注意到一则新闻:绵阳一名家长委托幼儿园老师给3岁的宝宝喂药,结果错把3.5毫升的剂量写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发生了中*反应。
孩子母亲说,因为孩子感冒,孩子奶奶送其上学时,带去了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委托老师喂药。当天她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脸色不对,取药时,发现73毫升装的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只剩下20毫升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药物中*,需要马上洗胃。
随后,幼儿园查询发现,家长夹在药瓶中的字条上,写着“35毫升”。在登记表上,孩子奶奶登记的用量也是35毫升,并有签字。
你会把药带到幼儿园吗?
家长的心也是太大。可是,河南商报宝姨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是否在幼儿园给孩子喂药,各有不同的看法。
能否看到医生处方再喂药?
张女士家妞今年4岁半,已经上幼儿园1年多,因为体质不好,经常遇到生病情况,也多次请幼儿园老师帮忙喂药。
在张女士看来,这则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在家长,“家长自己都没这个安全意识,咋能指望人家老师负责任。”
不过,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张女士希望老师也能用心一些。
“我们知道老师都很忙,但小孩子都有个头疼脑热,喂药不可避免,还是应该多用些心。”张女士说,因为药不是别的什么,吃不好,还会要命。
家有3岁儿子的郑先生建议,幼儿园应该配备专门的保健医生或者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如果没有这些人员,喂药的生活老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常识,孩子的服药剂量肯定很小,在遇到与家长登记差异很大时,应该多一点责任心,多向家长核实。”
而曾留学海外的孙女士认为,在喂药这方面可以向国外学习,需要有医生的处方,幼儿园的老师才会帮忙喂药。如果没有,家长自己接回家喂。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医院都是电子处方,家长最好直接带上药品的包装盒,上面一般会有药师写的剂量和服用方法,也便于老师核对。
宝姨了解到,郑州不少幼儿园,关于喂药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郑东新区一家幼儿园规定,孩子生病需带药时,家长只带孩子当天中午一次药量并写好孩子班级、姓名、药名、药品剂量、服用方法,贴在药袋上。并且必须亲自填写喂药登记表并签名,由保健医生统一给幼儿服用。
保健医生资料图
同时,班上不为孩子存放任何药物,当天带来的药有剩余时请家长务必于当天下午接孩子时一同带回。
该幼儿园园长说,一般情况下,在流感、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一旦孩子有类似症状,一般都会劝孩子在家休息,“传染太厉害,很快一个班的孩子就病倒了。”如果孩子只是普通感冒,精神尚好,他们也建议孩子正常上学,不能随便一点小病都请假在家。不过,她也坦承,“喂药这种事确实太操心,很多时候我们也要求家长只要有条件,就到学校来喂。”
河南商报宝姨了解到,每年季节交替,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期,卫生执法部门都会对学校进行督查,更会要求学校做好卫生防疫等工作。
多位儿科医生表示,遇到上学的孩子生病,也会叮嘱家长让孩子在家休息,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幼儿园人多,空气不流通,往往一个孩子病了,一个班都会出现多人被感染,不利于孩子病情恢复。”
喂药这种事,真的不要心太大
不久前,宝姨还参加过省里的安全用药宣传活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其中死亡的有20万人,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中国每年死于不良用药者的1/3都是儿童。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副作用所致。
而在儿童药物中*的案例中,儿童误食的占到79%,家长用错药的占到21%。
我们不知道家长在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导致孩子受罪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懊悔伤心,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更多了解常识,更细心一点,尽量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
给孩子喂药,这些错误别再犯:
果汁服药。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喂药加糖。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剥去溶衣。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静睡喂药。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服成人药。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非常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
服药过量。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如中*性肝炎等)。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统筹/李雅静编辑/张曙辉校对/朱碧波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戳上图,了解车展详情
海鲜很多人都喜欢吃
但是一对夫妻吃了隔夜的
濑尿虾中*身亡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专家说,
隔夜的海鲜会产生大量的有*物质
千万不要吃!
很多人不知道!!!
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不要浪费一粒粮食。所以,吃剩的菜都扔冰箱,隔天热热再吃就好了。
可不是什么菜都能隔夜吃的!
除了海鲜,以下这些点到名的,最好当天吃完!
1鸡蛋北方人:可以,君不见茶叶蛋通街卖!
南方人:不可以,特别是男人,因为会得小肠气/阴囊肿大。
科学家:分情况而定!因为鸡蛋如果没有完全熟透,未熟的蛋*隔夜之后食用,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东西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会有害健康,例如:造成肠胃不适、胀气等情形。但是如果蛋已经熟透,而且以低温(一般冷藏的温度)密封保存得当,一般可以保存48个小时都没问题。
从科学家的提示中我们可以知道:鸡蛋隔夜能不能吃,不单单要看是否加热了,而是要在第一次煮鸡蛋的时候把鸡蛋给煮熟了,只有在第一次煮鸡蛋煮熟之后,隔夜再煮熟吃是没有问题的,茶叶蛋也就是这个道理,可能大家不知道,茶叶蛋是煮两遍的,第一遍煮熟,第二遍将蛋皮敲碎,加茶叶等辅料,再煮,所以茶叶蛋肯定是熟的,现在有些人爱吃半生半熟的鸡蛋,(蛋*是半液体状)那种鸡蛋就不能隔夜吃了,即使第二次煮熟了,也不要吃了。
2开水把自来水烧开3~5分钟,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适合人们饮用。
有专家发现,开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生水为高,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而且反复多次煮沸时间过长或超过24小时的开水,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开水放置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是刚烧开时的1.3倍。我国居民有爱喝开水的习惯,最好是现烧现喝或只喝当天的开水,也不要喝煮沸时间过长的开水。
3银耳汤银耳汤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但一过夜,营养成分就会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因为不论是室内栽培的银耳和椴木野外栽培的银耳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经煮熟后如放的时间比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
人喝了这种汤,亚硝酸就自然地进入血液循环、血液里的红血球里有血红蛋白,能携带大量的氧气供机体需要。但是亚硝酸起反作用,使人体中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4蔬菜炒蔬菜本身就会让维C流失,如果再加热,有营养的维生素也会消失殆尽。而且,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会因细菌活动转变成有*的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不过,一般来说越靠近根部,含有容易转化成亚硝酸盐的成分越低。
常温下,存放到第二天产生亚硝酸盐较多的有菠菜、菜花、豆角、甘蓝、青椒,其中菠菜中的亚硝酸盐远远超过其他蔬菜。产生亚硝酸盐较少的有西红柿、莴笋、韭菜、西葫芦、茄子、蒜薹、胡萝卜、芹菜,但也要尽早吃完。
5汤喝不完的汤放入冰箱里,第二天煮滚了再喝。这种隔夜汤对身体好吗?
健康吃法:最好的保存方法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干净的勺子勺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锅存放在冰箱里。因为剩汤长时间盛在铝锅、不锈钢锅内,易发生化学反应,应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
6鱼鱼和海鲜一样,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如果实在买多了,可以用保鲜袋或保鲜盒装好,放入冰箱冷冻,下次再烹调。
7散装卤味不少人喜欢吃卤味,而且把吃剩下的卤味放冰箱“过夜”,可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散装卤味是要当天吃完,不可隔夜的。从食品安全角度讲,这是不卫生的,可能的话最好不要隔夜吃。食品专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并非绝对“保险”。冰箱里易孳生霉菌,还有嗜冷菌等。
8豆制品豆腐等豆制品含水较多,而且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一个很好的微生物培养基地。可能繁殖危险致病菌,比如恐怖的肉*梭菌。这种菌能产生世上第一*“肉*素”,*性是氰化钾的一万倍。*素在度以上加热几分钟能够破坏,但如果没有热透,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豆制品最好不要留到下一餐。
来源:中华养生、楚天都市报
精彩推荐◆演唱会送票?送票!必须免费送票!节目单新鲜出炉……
◆再过两个月,连云港将摊上大好事……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