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长花的点点滴滴
TUhjnbcbe - 2021/1/14 10:28:00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编者的话

李长花,她是吴忠林的好伴侣,是两个宝宝的好妈妈,是公婆的好儿媳,是爸妈的好女儿,是亲朋同事的良师益友,是单位的好领头人,被社会誉为:长期绽放耀艳夺目的鲜花。医院官方报道为庆祝新院搬迁十周年,大力弘扬青年医护人员优秀事迹,12月10日晚,医院在第三会议室举办搬迁十周年“医路同行”系列宣讲--“最美青年”事迹宣讲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医院向前发展的磅礴力量。急诊科主任李长花开场演讲,宣讲题目是《甘为百姓医》。她说:“对我的病人,我做到的是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在共同抗击疾病的日子里,我应该温暖过她们,她们也同样激励着我。得病的是人,看病的也是人,医患相处,自是人心换人心。工作了十几年,我对这方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感情,所以去年的最美青年申请表里,我写下了生于百姓家,甘为百姓医的新目标。我对自己说,既然来自百姓,本事可以大,脾气不能大,心甘情愿又努力地做一名百姓医生吧”。来源:宣传科

甘为百姓医

——李长花的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急诊科李长花,感谢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分享的机会,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到这里,更感谢我们的家人帮我们在家看娃!工作了一天,大家辛苦了,接下来,愿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夜晚。各位同事,不知道你们对图片中的人物是否熟悉?当然除了我。不错,她就是我从医的榜样人物---万婴之母林巧稚医生。小学时,我无意中读过一篇关于林巧稚医生与患者书信往来的文章。文中她对患者的细心叮咛、时时安慰、对患者的财物支持,以及患者来信对她的真挚感激,撞击着年少的我的心。学医,去做一名像她一样的医生,如一粒种子植入我心底。之后,看过一部关于她的电影,那是年的圣诞前夜,医院的医生都去放松狂欢了。医生有休息日,可病人生病却从来不挑时候。医院没医生值班的当口,一位急救病人被送到了当时还是住院助理医生的林巧稚手里。林巧稚当下犯了难:这位妇女因为突然大出血生命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若不及时手术,她将随时可能没命,可当时的林巧稚并没有手术的权力。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林巧稚对该病人采取手术,她存活的几率也将非常小,稍有不慎她作为医生的职业就会被迫就此终止。一边是女病人的命,一边是自己的前程,遇到这种情况,寻常医生多会想想,可林巧稚却想都没想就决定为病人执行手术。在这人生的第一场手术中,林巧稚以沉着淡定的姿态成功将所积累的学识和经验转化成了优秀的实践:她成功挽救了女病人的生命。我记不清电影中惊心动魄的手术经过,却一直忘不掉电影中她坚定的声音:情况紧急,手术我做,责任我负(林用的英语)。她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台下无数次的演练早已给她的成功做了铺垫。她教会了我学医之人的必备技能:沉着与担当。说起来,我的行医之路真的是属于志在少年啊。选择医生这份职业,一是因为林巧稚先生,二是因为母亲。初中时母亲病逝,我很受打击,恨自己不能去救她。不瞒大家说,年少时的我是个多愁善感又自强的娃,失去母亲的那一天,我在日记里对自己说你以后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真正立下了学医的目标。饱受丧母之痛,我更加渴望亲情圆满,更加渴望人间少有疾苦。如果说林先生教给我的是心中有爱,我的母亲教给我的就是坚定行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于责任。因为热爱,我才能在之后的学医、行医路上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我想说我们的职业是最累的工作之首一点也不为过,如何在劳累的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呢?努力让你所从事的成为你所热爱的,我相信劳累就会变得有意义。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累了、倦了,想想你为学医、行医付出的那些的汗水;想想抢救或手术成功时的自豪感,想想那命悬一刻而又喜极而泣的瞬间;想想疫情中那些站出来、不畏生死的身影;想一想我们的铮铮医学誓言……选择了医生,其实就注定了我们的不平凡。分享了我的榜样人物和行医初心,亲爱的同事们,您有没有感受到我们职业的那份荣光?其实,想要走好医生这条路,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年7月,得偿所愿,医院的一员。很幸运,我们有了去滨医学习一年的机会。初入职的我单身又有精力,那时候滨医还算放手,没有特别爱好,我大部分的时间是泡在科室,五点早起跟护士抽血、夜间(不用值夜班)去病区学习、看病人、周末跟护士学输液,日常工作能多干不少干,哪个医生拒绝帮忙干活的学习者呢?如此下来,各项技能不断解锁,独立应对能力也因此而生。我深深地知道,从一名医学生过渡到医生,不付出汗水武装自己,真的可能误人性命。工作初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医生。那怎样向一名合格医师靠拢呢?除去热爱之心、责任之心,还有什么支撑之力呢?交大附中挂着一幅“课比天大”的牌匾,说的就是老师去上好每一堂课,不耽误学生的课。一天如此,一年如此,一生亦如此。北京人艺剧院的排练场里高悬着一幅“戏比天大”的牌匾,尊重舞台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行业的一种尊重。医院里面流传着林巧稚大夫的一句话,“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这句话的精髓就是“只要病人病情需要,我愿意随时来到病人床头”。这些什么?是一种专业的精神,是我们作为医生永远不能丢掉的根本,亦是我不断自省而又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生命只有一次,说“命比天大”一点都不为过。急诊科工作繁重、病种复杂,注重时效,过得是与死神赛跑的生活,急诊人的必得是全面手。为了更好地成长,我紧紧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院领导、老主任给了我很多锻炼机会:成功使者的培训让我拓宽思路,提升格局;外出学习带回血液灌流技术、重症管理理念,更好地服务百姓;带教学生,培训员工督促我不断学习,实现了教学相长;县内急救知识普及宣传让我收获粉丝多多;医院内的前辈医生也教给我很多:踏实的步伐、谦逊的态度。做事,就认真做好每一步;做人,就牢牢守住每一关。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引领,我的成长又怎么离得开信任我的患者们。有个花季女孩曾唤我姑姑,我见证了她的重生;有个抑郁症阿姨总盼我值班,出院时,我送她红帽子围巾佑她平安;有个大娘总说想我,我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长花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