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第22次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特飞所社区通过线上将爱耳护耳宣传知识送给您,不论是健全人士,还是残疾朋友,都需要这样一份清单。
影响听力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01
噪声污染因素:不管多大年龄,只要他经常暴露在噪音环境中而不采取足够的听力防护措施,通常都会导致噪声性听力损伤。
02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心理负担过重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03
药物中*:药物中*目前仍然是导致青少年耳聋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是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医生给患者盲目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性药物,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听力明显下降。
04
遗传因素;
05
听力障碍和耳病治疗不及时。
如何避免噪声伤害?
噪声成了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听力的主要杀手。长期高分贝声音刺激会引起听力受损。专家呼吁青少年在“享受”现代高科技的同时不能忽视耳朵的健康,使用耳机听CD、MD、MP3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应尽量少光顾电动游乐场、KTV、迪厅和酒吧等噪声环境。
如何预防耳聋?
01
中老年朋友如何预防耳聋:
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预防耳聋非常重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有利于内耳小动脉血管的保健;其次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扩张微血管,切忌长期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另外,应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避免接触噪声、不要随便掏耳朵,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经常按摩耳朵也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朵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此法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02
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性耳聋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
2、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早产和*疸等出生时的并发症.
3、妊娠期妈妈感染风疹、巨细胞病*等可导致宝宝出生后听力损失。
4、儿童及青少年期腮腺炎、麻疹、风疹、脑膜炎等感染因素。5、婴儿期及儿童期患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等。
6、长时间使用耳机等音频设备或接触其他噪声等。
7、耳部外伤。
8、服用耳*性药物也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用于治疗儿童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及癌症等多种药物,具有耳*性,可导致听力损失。常见耳*性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
03
儿童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对于非遗传性耳聋:
1、孕前和育龄妇女进行免疫接种,预防风疹;预防孕妇巨细胞病*感染和梅*感染。
2、加强孕产妇健康体检及监测促进安全分娩。
3、婴幼儿进行及时、规范的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4、进行儿童中耳炎筛查并配合适当的医疗或手术干预。
5、儿童要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预防麻疹、脑膜炎、风疹和腮腺炎等感染。
6、减少公共场所和娱乐设施的噪音暴露,建议使用耳塞、降噪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个人保护装置,科学合理使用。
7、避免耳外伤:如不用指甲或坚硬、不洁器具挖耳。避免向耳内塞异物,避免头部、耳部外伤。
8、禁用或慎用耳*性药物,
9、高危幼童(如有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患*疸或脑膜炎等),及早进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并确保及时进行干预。遗传性耳聋是由于父母将耳聋突变基因遗传给后代所致。
对于遗传性听力损失,育龄期夫妇进行耳聋基因筛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新生儿和儿童进行早期听力筛查和必要的基因筛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可预防或延缓耳聋的发生发展,避免“又聋又哑“。
另外,携带耳聋易感基因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人,在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会导致耳聋。所以进行必要的耳聋基因筛查可避免此类药物所致的耳聋发生。听力防护应从娃娃抓起,注重孕前、孕期、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听力保护,科学预防和干预,将耳聋“防患于未然”。
04
如何防止航空性中耳炎
外出旅行,如果有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建议最好不宜乘飞机,否则可能引起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扫描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果问为什么定在这天,答案很简单,因为数字3长得像耳朵。
可能很多家长不知道,纳闷怎么还有一个爱耳日?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听力语言障碍群体已经庞大到引起国家重视。
我在文献中看到一组数据: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
“我国每年新生聋儿约3万余名。”
新生聋儿,这意味着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无法听到或者听清楚这个世界的声音,这将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社交,不能很好的进行群体生活。
这些新生聋儿出现的原因,在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后就找到了:
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中的各类原因占比得到了相应的数据:
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噪音等均不到1%。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近30%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家的小宝贝是健康的。所以现在大部分准妈妈都很注重孕期各项检查,可是查来查去,我们始终没有一项检查可以确切检查出宝宝是否存在先天听力障碍,只有在宝宝出生后,才能通过检测得知。
但还有一些宝宝是后天出现的,可是家长没注意,或者不了解,宝宝才致使逐渐丧失了听力。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多的宣传爱耳知识,预防新生聋儿,及早发现,也好尽快治疗。
关于宝宝的耳朵常见的错误理解:
错误一:胎教音乐利于胎儿听力发育
我们之前一直都觉得胎教音乐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但是音乐胎教的利弊在医学界中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到底是帮助大还是损害大,至今没有准确的结论。
但我们只知道胎教音乐可以起到间接作用,而且还不是针对于宝宝听力的作用:胎教音乐比较舒缓,听起来也很温馨,会让准妈妈心情变好,这样的好心情对宝宝的生长是有所帮助的。但如果准妈妈周围总是围绕着噪声,心情也会变差,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宝宝生长。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音乐胎教有利于宝宝的听力发育,如果对着肚子播放音乐,又不注意调整音量,对宝宝听力的伤害是绝对存在的。
我们可以平时多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说话,可以让爸爸对着肚子读读故事,也可以自己轻声哼哼歌,这样的胎教才是真正有用的。
错误二:你摇铃时宝宝有反应,宝宝的听力就一定正常
不管是听力还是视力,这些我们无法通过产检检查出来的问题,家长们认为在日常互动中是可以知晓宝宝是否存在问题的。
比如家长们喜欢拿个摇铃去验证。
把东西拿在手里,在宝宝眼前晃一晃,看宝宝会不会追视,在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在宝宝单侧耳边摇一摇,看宝宝会不会扭头寻找音源。
这样的做法没错,我们是可以发现问题,但是我们自行检验时采用的方法不见得可以帮我们了解到准确的情况。
就像新生儿追视,新生儿是看不清楚的,但是可以看清楚大概的轮廓或光影的晃动,所以才会去追视,不见得宝宝是真的可以看清。
听力也是如此,就像我们会用度数去区分视力好坏一样,听力也分等级,分为正常、轻度聋、中度聋、重度聋以及重重度聋。
重度聋和中度聋的宝宝不是完全听不到,大的炮仗声音他们都可以听到,但平时的说话声他们可能听不到。
但其中,中度聋的宝宝也能听到耳边的摇铃声,因为铃声的频率还是要高一点的,但是却和重度聋的宝宝一样,会因为听不到说话声音而影响正常沟通交流。
错误三:刚出生时新生儿听力筛查过关,后面就不用查了
宝宝出生后,都会做一个听力筛查,有的家长给娃做过一次,看着结果正常就不查了,觉得每次儿保建议做的时候都是为了多挣点你的钱,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其实,这个筛查不是%准确的,即使第一次筛查结果正常,也不能确保宝宝以后的听力就一定正常,毕竟宝宝出生后还在不停的发育,在这个发育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这不代表后面就不用查了。
还是应该定期筛查的,有些问题如果发现及时,尽早干预还是可以帮宝宝恢复听力的。
错误四:刚出生时新生儿听力筛查没过,宝宝就一定存在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父母就觉得没了希望,其实不然。
前面说了,这个结果不是%准确的,不能%说孩子没问题,第一次做的时候也不能%确定孩子一定有问题。
比如刚出生的宝宝,耳朵里面可能会因为羊水的堵塞,不能很好的听清楚外界的声音,也可能因为筛查过程中宝宝不配合而无法得到准确结果。
所以呢,筛查不是“一锤定音”,宝爸宝妈们在宝宝第一次筛查不过关时,不要绝望,等到产后42天再给宝宝复查,如果还没有过,再去指定地点做更详细的检测。
错误五:宝宝的耳朵有耳屎就立即清理确保清洁
我们很多人平时喜欢掏耳朵,一是觉得舒服,二是觉得耳屎太脏,保持卫生就要清理干净。
但实际上是我们对耳屎产生了误解。我们的耳屎是由耳朵内的耵聍腺分泌的物质,与耳道内脱落的皮肤角质,还有汗液等组成的,少量的耳屎的存在可以防止水和细菌的入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反,频繁的清理反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误伤耳朵,也可能因为过于频繁,耵聍腺分泌旺盛,出现更多的耳垢。
所以宝宝的耳屎少量存在不用理会,平时,耳屎也会因为我们的咀嚼或是运动等行为被震出来,不需要自行清理。如果需要给宝宝清理,医院,交给医生处理。
Tips.每半年或一年,带宝宝去耳鼻喉科做检查,看看是否需要清理耳垢,不要自行清理。如果宝宝耳垢明明不多,却还总是揪耳朵、抓耳朵,也要及时就医。
因为上述的这些错误理解,有些非先天性耳聋的宝宝就这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也有些宝宝的听力就这么受损了。
当然,还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
比如上述讲的原因中的中耳炎引起的、高烧疾病引起的、噪音引起的以及药物中*引起的。
这就需要宝妈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如何预防中耳炎引起的耳聋?
①喂奶过程中以及喂奶后,把宝宝的上半身抬高一些
我们自身应该也会有个感受,如果捏着鼻子闭着嘴鼓气,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耳朵像是被堵住了一样,不要自己随便尝试哦,因为我们的中耳与鼻咽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平时这个咽鼓管是密闭着的,所以中耳也是封闭状态的,但如果吞咽、打喷嚏、咀嚼,咽鼓管就会开放,以此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
宝宝喝奶时,会不断地吞咽,这时候咽鼓管就会打开,如果上半身偏低,或者平躺,乳汁就可能流入中耳哦,如果宝宝在喝奶过程中呛奶,都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喂奶时,宝妈要确保是把宝宝斜抱在怀中的,如果宝妈坐着,那么垫着宝宝头那侧的腿,可以适当再垫高一些,给一些角度,让宝宝的上本身高一些。
另外,宝宝吃过奶后,记得拍嗝,如果要躺下,也要把宝宝的上半身垫高一些,预防宝宝溢奶,因为溢奶时,宝宝可能吸入呼吸道,从而变成呛奶,再次提升中耳炎的几率。
②如果宝宝总揪耳朵、晃头或耳朵有异味,及时就医
宝宝出现这样的行为和表现,很有可能就是宝宝的耳朵不舒服,最好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中耳炎。
③确诊中耳炎,最好不要坐飞机
乘坐飞机时,气压的变化会压迫耳朵,如果宝宝得了中耳炎,就不要再坐飞机了,只会更加压迫耳朵,加重耳部的不适感。
如何预防高烧疾病引起的耳聋?
孩子如果发了高烧或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都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孩子,耳朵有没有不舒服,如果宝宝还不会说话,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如果出现挠耳朵、晃头等行为,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宝宝的耳朵有异味,也同样要注意。
这是因为致使呼吸道感染的那些病菌也容易入侵我们的中耳,引起中耳炎,而且往往是急性的,宝爸宝妈们也要引起注意哦。
如何预防噪音引起的耳聋?
①过年过节燃放鞭炮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耳朵
放炮声还是很大,这样的声音容易引起暴鸣性耳聋,所以还是要注意的,如果附近有人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用手捂住宝宝的耳朵哦。
②远离噪音环境
噪音环境就例如高速公路附近、铁路附近、机场附近等等,不光是我们的住房选址要注意,就连选择幼儿园、小学都要注意一些。
尽量不要被噪音污染影响到。
如何预防药物中*引起的耳聋?
一般来讲,药物中*引起的宝宝耳聋,主要是孕期的时候,准妈妈服用了损伤胎儿听力的药物,所以,孕期切勿盲目用药,如果出现不适,医院就诊,而不是找个小门诊或者在药房自行买药,医院询问医生,表明自己是孕妇,然后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再进行治疗。
看完是不是觉得关于宝宝的耳朵,原来还有这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误解的?
宝宝护理无小事,因为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被忽略细节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