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王芳主任说,手足口病的高发是段是每年4到6月,持续至10月左右。最近来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患儿中,每5、60人就有2、30人患了手足口病。
孩子不舒服,家长恨不得替孩子生病。但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1.注意隔离(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0天,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2)多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3)家长也需警惕: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2.观察病情(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2)注意观察呼吸: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3)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3.注意护理(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3)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4.注意消*肠道病*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1)餐具、杯子:煮沸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溶液浸泡30分钟。(2)生活用具、玩具:用毫克/升含氯消*剂溶液擦拭消*,作用时间30分钟。(3)患儿衣、被单、尿布:应单独洗涤,并于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浸泡30分钟。(4)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浸泡分钟。(5)饮用水:烧开后饮用。(6)患儿居室:通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注意!接种EV71疫苗不会完全避免患手足口病,但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宝宝接种后患病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2.加强防御成人是手足口病病*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最后提醒: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或皮疹病儿,医院就诊。不信谣言,才能给宝宝最好的保护!来源:都市报道、河南疾控编辑:刘婉如主编:韩晓丹主管:马晓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