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胡雪莲1,顾鹏1,胡田雨2,王强1,*景彬1,张蓉1,陈艳3△(1.陆*医院药剂科;2.陆*医院感染控制科;3.陆*医院医务处)
作者简介:胡雪莲(—),副主任药师,博士,主要从事抗感染相关工作。
仅作摘抄,原文请见《重庆医学》及知网
环境抵抗性
冠状病*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SARS-CoV在多孔表面如滤纸、木头、棉布、土壤中只能存活4~6h;
在污染的自来水中2d仍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
在光滑的表面如玻璃、不锈钢、塑料上至少可以存活2d[5]。非典期间,在医院的椅子、电梯、电脑鼠标等不同的环境样品上发现了SARS-CoV的RNA[6-7];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也在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SARS-CoV-2的核酸。有机物对冠状病*具有保护作用,SARS-CoV在痰、血清和粪便中至少存活96h[8]。这些可能是导致未直接接触过确诊患者的人员受到感染的原因。
冠状病*的生存能力主要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
干燥可以促进冠状病*死亡。干燥3h后,HCoV-E的感染性下降到30%;HCoV-OC43对干燥更敏感,干燥3h后其传染性低于可检测阈值[9]。冠状病*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喜冷怕热,SARS-CoV在4℃时可生存4d以上,甚至多达21d;但在37℃下,存活少于4d;在56℃时,存活不超过30min[8]。
常用化学消*剂对冠状病*的灭活效果
根据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以将化学消*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3类。
高效消*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对细菌芽孢(细菌休眠体,壁厚)也有一定杀灭作用,如含氯消*剂、过氧化物消*剂、碘酊、臭氧等;
中效消*剂:能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醇类、聚维酮碘、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的复方等;
低效消*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部分亲脂病*,如氯己定(洗必泰)、苯扎氯铵等[10]。
冠状病*是有包膜的RNA病*,如果包膜被破坏,里面的核酸也就很容易被降解。包膜具有亲脂性,因此包膜病*比非包膜病*对消*剂的作用更为敏感,尽管各冠状病*之间存在敏感性差异,但对大多数消*剂都较敏感,对氯己定和苯扎氯铵不敏感[8]。
新型冠状病*感染常见污染对象的消*药品参考清单[26]
消*对象消*药品类型
环境物体表面含氯消*剂(mg/L)、二氧化氯(mg/L)75%酒精等
手含醇速干手消*剂、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剂
皮肤0.5%有效成分为碘的消*剂、过氧化氢消*剂粘膜0.05%有效成分为碘的消*剂
室内空气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污染物含氯消*剂(0~mg/L)、含吸水成分的消*粉或漂白粉
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含氯消*剂(mg/L)、环氧乙烷处方环氧乙烷
尽管SARS-CoV-2来势汹汹,但大部分消*剂可将其有效灭活。特别是含氯消*剂、70%~80%乙醇等对冠状病*有显著的作用。但需注意,含氯消*剂常用浓度(有效氯浓度mg/L)不能快速杀灭冠状病*,对明确的污染物应使用mg/L或更高浓度。氯己定、苯扎氯铵对冠状病*效果差。冠状病*具有明显的环境抗性,低温及高湿度的稳定作用、有机物的保护作用等对冠状病*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导致需要更高浓度的消*剂。因此,在制订消*策略时,还应考虑这些保护作用,如增加预清洗步骤去除血、脓、粪便等有机物的保护作用才能有效地消*。
新型冠状病*肺炎预防控制通则
医院感染学杂志年第30卷第10期
常用防控技术
4.1佩戴口罩
4.1.1为预防飞沫传播和可能的气溶胶传播,根据个人所处场所、活动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佩戴相应类别的口罩。
a)在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等情况时,佩戴符合GB要求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
b)在空间相对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工作,到发热门诊就诊,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等情况,佩戴符合YY要求的医用外科口罩;
c)到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非工作),在室内办公环境,到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等情况,佩戴符合YY/T要求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d)在居室内活动,在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在人员稀少的户外活动,个人散居等情况,可不佩戴口罩;也可视情况佩戴符合GB/T要求的日常防护型口罩及其他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其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一定程度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
4.1.2口罩佩戴方法要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3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a)佩戴口罩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内侧;口罩戴上后,不要再用手触摸口罩;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的污染面(外面);摘口罩后进行手卫生
;b)在物资稀缺时,视情况可适当延长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c)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先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d)医用类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剂等方法进行消*;棉纱口罩可清洗消*,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e)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使用后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严格处理。
4.2手卫生
4.2.1手部被污染后或进行清洁操作前,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醇消*剂进行手消*。
4.2.2手卫生方法要符合附录B的规定。
4.3咳嗽礼仪在公众场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避开他人,用纸巾盖住口鼻,或者弯曲肘部靠近口鼻,防止唾液、鼻涕飞溅。使用后的纸巾放入垃圾桶,立即进行手卫生。
4.4隔离
4.4.1疫情流行期间不外出或减少外出。
4.4.2外出活动时,根据具体情况佩戴合适的口罩,与他人交流时保持至少1m距离。
4.4.3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符合有关规定情况的人员,按国家规定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4.5清洁与消*
4.5.1清洁、消*的主要对象和方式
a)人员:如洗手、手消*、皮肤清洁(洗浴等)、鼻黏膜冲洗等;
b)室内环境:如空气净化与消*(通风、使用空气消*器等)、地面湿式保洁、地面擦拭消*等;
c)物品:如家具和家用物品的擦拭清洁或消*、餐具和衣服等纺织品的清洗或消*、拖布和抹布等清洁用具的清洗或消*等;d)特殊对象:如呕吐物、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清理或消*等。
4.5.2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对象采取相应清洁或消*措施。一般情况下,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为辅;受到病原体污染时,要进行随时消*或终末消*。
4.5.3如需消*,可按疫情流行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指南以及GB、GB、WS/T、WS/T等标准,选择适合的消*方法进行正确处理;既要避免消*不到位,又要防止过度消*;必要时进行消*效果监测。
4.5.4选用的消*剂为符合国家要求的备案产品,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根据其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确使用,使用时注意个人防护。
口罩佩戴方法
A.1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进行手卫生。
A.1.2辨别口罩内外、上下;有鼻夹边为上,一般深色面朝外。
A.1.3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系带系于颈后,上方系带系于头顶中部。
A.1.4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5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1进行手卫生。
A.2.2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A.2.3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A.2.4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A.2.5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A.2.6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A.2.7进行密合性检查,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3其他类型口罩的佩戴方法
A.3.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等类型口罩,根据产品说明书和结构特点进行佩戴。A.3.2保证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保证密合不漏气。
A.4口罩摘取方法
A.4.1进行手卫生。
A.4.2摘口罩时,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双手尽量避免接触到头颈部皮肤。
A.4.3解开或拉起口罩带,将口罩取下。口罩带为上下型的口罩,先解除下方口罩带,再解除上方的口罩带。
A.4.4用手仅捏住口罩带,将口罩放入适合的垃圾容器内。
A.4.5再次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方法
B.1洗手
B.1.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B.1.2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B.1.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步骤不分先后):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揉搓手腕,交换进行。
B.1.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B.2手消*
B.2.1取适量的手消*剂于掌心,均匀涂抹双手。
B.2.2按照洗手方法
B.1.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B.2.3揉搓至手部干燥。
喻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