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现在,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和胖人的“标签”,很多人因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患上糖尿病几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是怎么来的,患上糖尿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没有糖尿病的人群如何防患于未然?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杰为你解惑。
饮料当水喝
大学生糖尿病酮症酸中*
市区某大学男生小峰(化名),从小就喜欢喝饮料。到了大学后,把饮料当水喝。结果问题来了,有一次放假他没有回家。母亲不放心赶到学校宿舍探望,发现小峰脸色煞白地躺在床上昏睡。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其出现比较严重脱水现象,为糖尿病酮症酸中*。血糖达到34.90mmol/L,高到血糖仪测不出来,用静脉采血才测出数值。
陈杰介绍,小峰没有家族史,又这么年轻,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就是每天的高糖摄入所致。一到夏天,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前来抢救的基本都是糖尿病初次发病的年轻人。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糖尿病的首要因素。陈杰说,Ⅱ型糖尿病患者跟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进行高脂肪以及高糖饮食习惯,身体容易出现肥胖的现象,导致脂肪长时间在细胞里积聚,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还有其他三点因素:遗传原因。如果在父母双方直系亲属中都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概率将达到5%。糖尿病可隔代遗传,也可代代遗传。
病*感染。一些病*的感染也会导致糖尿病发生,比如肠道病*、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心肌炎等等都会伤害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的功能出现问题。
精神因素。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长时间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会导致身体内的血糖范围出现波动。
容易产生并发症
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75岁的张奶奶是一名有30多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她饱受疾病的折磨,每天一早起来就要吃大把的药丸,早晚还要注射胰岛素。随着病程增长,她身形消瘦,出现了脑梗、心梗、心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等许多症状,就连皮肤到了秋冬季,都奇痒难耐。张奶奶说,患糖尿病的这几十年,她不知吃了多少药片,打了多少针剂。
陈杰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心脑血管、肾、眼、神经损害或者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最常见的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末梢神经炎等。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所以要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当出现体检血糖增高,或者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乏力、视力模糊、疲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陈杰介绍,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应定期检测。此外,也可以查随机血糖。即任何时间测得的血糖值,若血糖值11.1mmol/L,可以证实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何预防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来袭?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如何注意?陈杰表示,糖尿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也没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方法。“但市民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筛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早期筛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从10岁开始。
2.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3.坚持运动。经常运动,防止肥胖,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有快步走、慢跑、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争取每周至少五天,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4.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要主动去了解糖尿病,防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前期的人,要定期测血糖,医院检查一次,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5.如果体检中出现血糖偏高的、糖耐量受损的,一定要及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