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强调一点,本文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五石散(寒食散),属于历史领域而非健康专题。)
中国古代就存在养生的概念,《素问》中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用现代的概念就是注重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理论上能活岁。
对此并不满足的古人想了一些办法来突破这个界限,包括房中术、类似气功的导引吐纳术,以及服饵吃药三大流派,以僧道为主的方外之人是从事这种人体生命科学和药物学研究的主要力量。
长生是肯定做不到的,但这些手段对生活质量的改变能有一定效果,虽然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其中服饵吃药的方法由于简单易行,只要有钱就能做到,逐渐成为养生的主流方法。从春秋时期就有这方面的记录,魏晋时期达到顶峰,一直延续到唐初式微,但又改头换面顽强的挣扎到宋元明清。总之,服饵养生这种方法一直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到了现代也别说不存在,只是改个名字而已。
最早记录这些药石在养生方面的作用的典籍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把丹砂、石钟乳等十八种矿石类药物列为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药物;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候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药方,这是五石散的前身。其中候氏黑散14味药物只有矾石一种矿石类药物,其他都是菊花、茯苓、人参等植物药材,用于治疗“大风四肢繁重,心中恶寒不足者”;紫石寒食散草药少了、矿石类药物多了,用于“治伤寒令愈不复”。
魏晋时期何晏是五石散真正的发明者和推广者,由于何晏纵欲无度,身体虚弱、精神委顿,而且应该有惧寒症状,就把张仲景的候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合二为一,并命名为“五石更生散”,拿自己当了小白鼠。只是何晏后来死于非命,不知道长期服用效果如何。
因此,虽然张仲景最早在医书中记录了服石疗法,但不能把五石散的危害算在他的头上,毕竟当初张医圣只是为了治病,是后人因为“耽好声色”,把药物的副作用当成了主要作用,就像现代没有人用伟哥来治疗心脏病了吧;
西晋时期的医生宋尚对何晏配方进行了调整,号称“护命神散”,可以治疗百病,开始在西晋统治阶层流行;东晋时期医生靳邵继续进行配方的调整,以自己名字命名为“靳邵散”,“晋朝士大夫无不服饵,皆获异效”,开始影响知识分子阶层和民间富贵之家。同时期的葛洪也在《抱朴子》中提出了“服金寿如金,服玉寿如玉”,算是服药养生的理论基础。
这是五石散最盛行的时期。随着配方的变化,其中原有的菊花、*芩、矾石等寒性药物被去除,加入了大量硫磺、紫石英、白石英等热性药石,不但与当年张仲景记载的药方截然不同,更是违背了古代药学寒热平衡的基础。
而五石散的流行人群非富即贵,对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的医生缺乏足够的尊重,更不会遵从医生在服石疗法方面上的禁忌和具体要求,一些不良的医生又对五石散的流行推波助澜,扩大了五石散造成的危害。
到了唐代,服饵求长生的观点仍然很有市场,但已经开始普遍认为五石散害处太大。于是,五石散作为一种养生药物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石钟乳等其他药石。
名医孙思邈是清除五石散的最大功臣,曾说“五石散大猛*,宁食野葛,不服五石,遇此方即须焚之”,但孙思邈并未否认服石疗法,在其《千金方》当中就有六个石钟乳的药方。
柳宗元就曾说过服用石钟乳的效果,“食之使人荣华温柔,其气宣流,生胃通肠,寿善康宁,心平意舒,其乐愉愉”。但强调只能服用上品,质量差的会有各种负面作用。
白居易也有这方面的记录,曾说过某人服用了三千两石钟乳,“甚得力,而歌舞之妓甚多,乃谑予衰老”,欢场上狂得很。
到了明清,服饵求长生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明朝的嘉靖皇帝、清朝的雍正皇帝都是典型代表。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五石散有如下效果:
首先是美容健体,服用五石散后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胃口大开,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同。何晏之前因为纵欲过度造成“*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幽”,服药之后截然不同,自己也说“觉神明开朗”;
其次是壮阳,服用五石散后精神亢奋,孙思邈曾说“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后世的苏轼也把服石钟乳壮阳的始作俑者认为是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
第三是治疗部分疑难杂症。五石散有一定的药物效果,有记录说一个10个月的婴儿得了重病,连续呕吐数日,服用五石散后不到一个月就基本病愈。
(有人研究三国曹魏时期是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寒冷期,服五石散有驱寒的基本作用,唐代进入暖期,五石散因此断绝。姑且听之,我觉得一碗热汤面也能起到这个作用。)
既然是药物就有副作用,五石散的副作用是这样的:
“常当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
“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皇甫谧)
“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萎,精液自出,是由少服五石,五石热着于肾中”(巢元方)
“往往致死,即或不死,殆非人所能堪。”
“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孙思邈)
因服用五石散而死的有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拔珪、魏晋名臣裴秀等,魏晋名医皇甫谧也因为服用五石散而不人不*。余嘉锡先生文中说,从魏晋到盛唐“五百年间以散发致死者,无虑数十百万人矣。”
根据皇甫谧的记录,服用五石散后存在的症状达到51种之多,孙思邈也总结出45种症状及治疗方法。包括牙齿和骨骼,像全身瘙痒、昏昏欲睡之类的症状算是轻微的;即使平时很聪慧的人,一旦发作也变得顽固而愚蠢;要四处走动来散热,称为“行散”。这些综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近现代医学家、化学家也对五石散做了一些研究,认为服用五石散一方面会引发外科方面如痈疽、发背方面的疾病,另一方面会损害人的神经中枢,导致精神错乱。而以壮阳为目的的古代五石散服用者,因纵欲无度导致精竭身亡的也不在少数。
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微量元素中*:
五石散当中有含砷的矿物,长期超量服用会引起砷中*,导致骨质疏松,以及肾、肝、脾、皮肤等器官的损伤,部分服用五石散的症状与砷中*相似;
还有氟中*,紫石英这味五石散的主药就是萤石(CaF2),古书上说“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现代药物学研究也发现萤石确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卵巢分泌功能的作用”(《实用中药辞典》)。但过量服用对牙齿、骨骼和神经系统影响最为明显,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与五石散服后副作用比较接近。
严重的氟中*,会出现痛觉敏感性增高的症状,不能被触碰,也不能大声说话、深呼吸、咳嗽,这与魏晋风度中只能穿宽袍大袖的旧衣服基本一致,甚至连亲人去世也不能哭泣,不能出门见风,继续高床重褥、美食大饮,饮热酒到沉醉;
另外,五石散当中含有硅、铁、锌、硒、碲等微量元素,有些同样有促进人体神经兴奋和增强生殖能力的作用,少量服用会有一定特殊作用。但一旦长期过量服用,就会造成微量元素中*,这些微量元素的互相影响也会产生其他副作用,就形成了五石散的综合症状。
流行于魏晋、延续到隋唐的五石散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就如我们不能因为现代*品的蔓延就归罪于化学工业一样,服石疗法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不能完全否定。
五石散这种这种强调特殊功效的猛烈药物只是放大人内心深处欲望的*品,魏晋时期的*治风气也为五石散流行创造了条件,知识分子需要靠满足肉体的欲望来逃避精神上的空虚。
应该说,这是魏晋这个时代的不幸,我们的先人走错了路,幸好持续时间不长。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