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儿童不是ldquo缩小版rdquo
TUhjnbcbe - 2021/3/2 0:50:00

近日,《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发布,指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了成人的4倍!

其中,药物中*占所有中*就诊儿童的73%,从中*年龄看,0~14岁的药物中*儿童中,1~4岁儿童占比最大。说真的,看到这里你紧张了吗?

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该用儿童专用药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医生开给儿童的处方中写着“半片”、“四分之一片”的字样,在一些药品的包装说明书上,甚至根本没有儿童剂量的规定,只是有“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等模糊的提示。

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儿童药品短缺的关系,儿童患病数量占患者总数的近20%,但在常规药品中,与多个成人处方药相对应的是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因为儿童药物研发成本高、临床试验难度大。

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办公室主任倪韶青说,在没有儿童专用药物可用,但又不得不用药的情况下,医生也只能无奈地在成人剂型的基础上减轻份量给儿童服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肝脏、肾脏等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都是在变化中,这个变化也不是成比例的变化,所以如果仅从成人的剂量去推算儿童,肯定是不准确的。”所以,孩子不是“缩小版”成人,只有经过临床试验的儿童专用药才是最安全的。

有一张图可以很好地说明,孩子用药的单位剂量(比如:每公斤多少毫克)还可能比成人大:

(儿童非线性药物代谢酶的发育模式)

与成人不同的是,从出生开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单位用药剂量是不断变化的。一个2岁的孩子,某些特定代谢途径的药物,它单位用药剂量可以超过成人的剂量。这一结论来自于美国Mercy医院的研究。

参加免费的药物临床试验就是当“小白鼠”?

“很多4期的药物其实已经在市场上能买到,但我们碰到过很多家长,宁愿花几千块钱去买自费药,也不愿意参与到免费的4期药物临床试验。”浙大儿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专家傅君芬教授说,大部分家长一听到“临床试验”就有顾虑,即便上市的药和临床试验的药是同一种,这也是为什么儿科专用药物临床试验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妈妈拒绝使用激素类药物女孩的身高停留在公分

“是药三分*”,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特别是对于激素类药物,很多家长比较忌讳。傅教授就曾碰到过一位性早熟的小女孩,因为妈妈拒绝使用专科药物耽误了治疗。

“这个小姑娘第一次就诊是在6岁半,当时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说明控制青春期发育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已经正式启动了。”一听医生要用专科药物,小女孩的妈妈一脸的拒绝,转而使用中药治疗。

“并不是说传统中医不好,而是性早熟也分类型,对于中枢性性早熟,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促性腺激素释放技术类似物GnRHa,这个药其实已上市使用30多年,也没有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傅教授说。

两年后,也就是小女孩8岁半时,妈妈再次将她带到浙大儿院,此时身高公分,骨龄却已经12岁半了,已经没有长高的可能。

自行减药、停药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这些用药误区,你家孩子“中枪”没? 

很多家长怕孩子产生耐药性,擅自减小药量、甚至停药。事实刚好相反!

就拿抗菌药物来说,不少家长在孩子烧退下后自行减药,甚至停药,觉得这样做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但万万没想到,症状缓解之后一般还要服用2~3天的药,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

当然了,用药误区也是非常普遍地存在着。就拿吸入气雾剂治疗哮喘病为例,据统计,因为用药错误而导致治疗失败占了80%以上!

下面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看看你给孩子吃药时“中枪”了没? 

1.广告里滴眼药水的方法,竟然是错的!

倪主任说,经常会碰到家长带皮医院问诊,说是滴了眼药水后引起的反应,有的甚至还发烧了。会不会眼药水成分有问题?还是医生开错药了?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使用不当所致。

注意了!眼药水其实应该滴在下眼睑的结膜囊内,而非眼珠上。

这样说来,很多眼药水广告里将药水滴在角膜上的示范是错误的,因为眼药水对角膜会产生不良的刺激。特别是对于儿童常用的扩瞳类等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可能还会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

此外,药水瓶口不要离眼睛太近,一般距离眼睑1~2厘米就好,避免划伤眼睛,并且防止瓶口被污染。

滴完药水,要在内眦按压数分钟,避免药物吸收到身体其他部位。当然,不同的眼用药物使用方法也有差异,家长一定要重视医嘱以及说明书上的介绍。

2.你还在用勺子给孩子喂口服液吗?

“很多家长对于口服的液体制剂,通常就拿勺子给孩子喂,孩子有时候会呛咳,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倪主任解释,喉咙和气管是两条通道,药物如果不小心到达气管,临床上也属于“气道异物”,可能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正确的办法是将药液用口服注射器从口角斜贴着颊部流入咽下,详见下图:

3.药片太大孩子咽不下,一般情况下都不建议掰开!

倪主任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有家长把治疗癫痫的缓释片掰开来给孩子服用。

所谓缓释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有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药效的持久,如果掰开,剂量就会迅速释放,无法维持药效了。后来,这个孩子的癫痫就因此复发,家长懊悔不已。

还有一些药物,外面包有糖衣或者胶囊,是为了避免对胃粘膜等消化道产生刺激,也可能是为了不影响药效,比如原来是要在肠道溶解,没有了糖衣或胶囊,那么它们在没到肠道前就溶解,药效就没有了。

综合自:浙江在线健康网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不是ldquo缩小版rdquo